《公共空间设计1》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及思路
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引领,坚持艺术与工程有机结合的观念、强调空间设计项目系统观、强化产教融合、巧妙嵌入思政元素,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以整体的视野构建知识、培养跨学科设计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办公空间设计领域的道德和社会等问题的全局认识。
教学思路:根植区域城乡发展和文创产业优势,依托“临港城乡设计(行业)学院”,通过“学、教、科、产、用”互为融合,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延展设计项目的“研、学、思、辨、做”链带,开展 “一化三链”(项目化=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实践教学,形成项目内容全产业链的设计思维与技能,提升复合型环境设计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学方法及途径
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导向组织、实施、评价和改进教学,将知识、能力、素养有机融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合作研讨式以及现场体验式教学为途径,实施以项目化设计课题为主线的“研、学、思、辨、做”教学链。
教学内容:精准凝练公共空间设计相关基础知识,充分融入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的设计理念和思想,以分层分级设置的项目化设计课题教学内容为核心,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
教学活动:通过在宁波市高校慕课平台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实施线上教学,与线下工作室产教融合教学相结合,课内融入知名设计师讲座、项目现场考察学习、设计方案研讨、汇报答辩、作品展览等环节,充分体现教学的先进性、互动性、开放化、在线化。
周次 | 教学内容 | 课内教与学 | 学时 | 授课 形式 | 课外教与学 | 任务内容 | 完成要求 |
1 | 基础理论 | 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 8 | 视频课程、课堂研讨 | 优秀案例收集与整理 | 在线视频课程学习,完成学习笔记。通过网络或书籍的查阅,收集10个优秀的公共空间设计案例,并对其中2个案例进行背景介绍和空间分析。 | PPT形式提交至moodle平台,第二周第一次课内进行汇报和讨论。独立完成。 |
2 | 项目分析 | 公共空间设计优秀案例解读 | 8 | 视频课程、课堂研讨 | 设计选址 | 在线视频课程学习,完成学习笔记。根据设计的类型需要,选择一处合适的空间深入调研其环境背景、历史、文化、人群、空间尺度等。 | 要求有客观的数据和具有逻辑性的分析报告。PPT形式提交至moodle平台,第四周第一次课内进行汇报和讨论。小组合作。 |
3 | 问题导入 | 公共空间设计主题构思的方法 | 8 | 视频课程、课堂研讨 | 设计主题的构思方案 | 在线视频课程学习,完成学习笔记。根据所调研的选址空间,结合设计类型,提出相应的设计主题和构思。 | 从该相关背景资料的分析提出设计问题,从问题出发提出明确的设计主题,来回应问题。与选址调研内容相结合,完成PPT报告。独立完成。 |
4 | 设计探究 | 公共空间设计选址与主题构思汇报 | 8 | 课堂研讨 | 空间设计草图 | 绘制设计中主要空间的草图方案,与主题的设定相呼应 | 草图效果图与空间组织分析图若干,扫描后提交至moodle平台。 |
5 | 设计探究 |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调整与完善 | 8 | 课堂指导、研讨 | 实地案例调研 | 绘制空间平面图,结合实地调研,测量空间的使用尺度,调查设计材料。 | CAD绘制平面图,要求空间布局合理,尺度准确,功能完备。文件上传至moodle平台。 |
6 | 设计探究 | 公共空间设计方案细节深入 | 8 | 课堂指导、研讨 | 实地案例调研、查阅设计规范 | 绘制空间立面图、天花图,注重各空间的联系和主题的整体性体现。 | CAD绘制立面图、天花图,要求立面设计尺度准备、材料运用得当,制图规范。天花图标出造型尺寸和高度,灯具布置合理。文件上传至moodle平台。 |
7 | 设计表现 | 公共空间设计效果图制作 | 8 | 课堂指导、研讨 | 空间建模与渲染 | 效果图与分析图的制作,图面效果与主题匹配。 | 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效果图不少于6张。主要展示空间的整体效果和设计特点。 |
8 | 设计表现 | 公共空间设计整体表现 | 8 | 课堂指导 | 设计制作与完善 | 完成本课程最终作品,打印并布置作业展,完成学习心得。 | 最终作业的电子文件上传至moodle平台,成果编排成展板或其他形式进行公开展览,学习心得以电子稿形式上传。 |
教学组织:建立“行业学院+环境设计系+校企工作室”三层次基层教学组织形式。行业学院对接行业标准,整合跨专业资源、制定培养目标和人才标准;专业系负责专业综合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校企工作室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内容开发与实践。
教学方法:以问题导入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方法和多元化的资源整合为主要手段,充分运用OBE教学理念和BOPPPS课堂教学方法,加强学科交叉性、教学互动性、学习主动性。通过整个项目化教学的推进,实施课程教学的前期准备、项目的实地考察、设计概念的研讨、设计创意方案的形成等全程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把“实战”的教学理念贯穿项目始终。由认识了解、熟知领会、研究分析、实践训练,逐步达到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内化。
教学评价:网络学习评价、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等多元化评价相结合,强调评价的精准性和客观性。课程形成了多维度、多主体、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成绩评定按照不同阶段和内容分为六个部分,对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课堂学习反馈、小组合作、研讨汇报、过程性阶段成果和期末设计成果进行指标性的评价。评价的主体也由单一的任课教师转化为以学生、教师、行业专家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主体。
评价方式 | 课前 自主学习 | 课堂 教师授课 | 过程成果汇报 | 课堂研讨 | 小组合作 | 最终设计成果 |
评价内容 | 观看视频、案例分析、实地调研、 设计制作 | 课堂信息反馈 | 调研报告、 中期汇报、 期末成果汇报 | 小组交流 | 合作成果、配合情况 | 设计主题、制图规范、效果图质量、展示版面等 |
评价标准 | 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 | 考勤、课堂提问 | 报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设计创意 | 协作能力 | 贡献度 | 按照任务书要求对图纸数量和质量的评价 |
评价比重 | 20% | 10% | 10% | 5% | 5% | 50% |
评价主体 | 教师打分50%,学生互评50% | 学生互评100% | 课题组教师50%,行业专家组50% |
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本课程利用宁波市高校慕课平台建立线上学习平台,课题组录制系列课程视频50个,分别讲授公共空间设计的概念、公共空间设计师的能力要求与学习方法、设计程序、公共空间的基本形式、空间组织、造型元素、表现手法、经典案例解析等章节。平台内还有各种课程学习所需的资料和文件,学生根据不同阶段的学习要求下载自学。课题组教师不定期的对平台内容进行更新、回复学生留言、发布通知和任务、收集作业、对作业进行批阅等。利用线上平台学习很好的解决了线下课堂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无法充分的对每一位学生进行作业点评的问题,学生在课内较为拘束、不敢提问的困境,以及解决学生可以对不理解的知识反复学习的需求等。
在线下,《公共空间设计1》课程的设计训练项目从传统的“假题假做”转变为“真题假做”、“真题真做”。结合校企合作单位提前联系适合的课题项目,带学生到项目现场体验真实的项目背景、设计要求、空间尺度、客户需求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不同阶段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教学内容上围绕课程体系和设计过程划分出二级训练项目,二级项目内根据知识点和训练要求再划分出三级项目,分段分量的学习,由问题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程项目任务和进度组织课堂内外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是探究式学习有效开展的保障。在本课程中,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计师相关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以体验学习、小组合作、研讨交流、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探究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