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10-31浏览次数:10

20.《供配电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Power Supply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G11705                                             学分:3.0

总学时数:48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及实践、模拟电子技术及实践

开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供配电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供电工程设计和技术应用为主线,讲述工业与民用电力用户供电系统的基本理论、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供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为从事供配电工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电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本课程的实验学习和实践,能够使学生对供配电工程的理论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支撑和满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的第8项要求,具体内容为:“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融入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他们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根基,引领他们未来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的企业技术管理者有重要作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8. 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能够设计针对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

体现在,(1) 本课程注重基本理论与工程设计相结合,体现工程应用特色实践。课程内容阐述上,在工程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以工程综合应用为目的,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理念、规范要求和实际应用的知识和能力。

2) 课程知识结构满足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大纲要求。以注册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考试大纲的要求安排教学内容及知识深度,强调电气安全,突显节能和工程经济分析,适应电气工程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要求。

3) 课程注重技术内容的先进性和专业术语的标准化。体现供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新发展和国家标准规范的新要求,并努力与国际接轨,课程所述技术措施、标准规范要求、电气图用符号和文字符号、设计技术数据、设备选型资料等均为目前最新。掌握各类变流装置中发生的电磁过程、基本原理、控制方法、设计计算方法和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进一步掌握各种新型变流装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 电力系统与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课内3 学时)  

了解电力系统的构成、运行特点及发展趋势,低压配电系统载流导体的配置,用户供电系统的构成,分布式电源的概念,供电工程设计内容及程序;熟悉电力系统的标称电压和中性点接地方式,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理解电力系统中发电机和变压器额定电压的有关规定、电力系统各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运行特点;掌握电力负荷分级方法及其对供电电源的要求。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我国电力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 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课内4 学时)  

了解单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方法,电能节约的技术措施;理解用电设备工作制、确定计算负荷的系数,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掌握三相用电设备组计算负荷的确定方法、尖峰电流的计算方法、无功功率补偿容量的确定与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选择方法、供电系统计算负荷的确定方法。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3.  短路电流计算(课内3学时)  

了解短路的原因、后果及形式;熟悉供电系统短路过程、短路电流的效应;掌握高压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低压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方法。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4.  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选择(课内6学时)  

了解高低压电器的结构、常用电线电缆的结构、剩余电流保护火灾监控系统原理及应用、开关电器中的电弧问题;熟悉高低压电器功能及符号、高低压电器选择的条件、常用电线电缆的类型选择;掌握高低压电器的选择与校验方法、互感器的选择与校验方法、电线电缆截面的选择与校验方法、低压保护电器的选择与整定方法。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5.  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课内3学时)  

了解电力变压器的结构类型与联接组别、过负荷能力、变配电所(箱式变电站)的结构与布置;理解一次接线的基本要求、供配电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掌握电力变压器台数与容量的选择方法、变配电所电气主接线基本形式、高低压配电网的接线形式。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电力系统的具体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6.  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课内6学时)  

了解变配电所常用操作电源、中央信号装置;熟悉供配电系统的典型二次接线;掌握变配电所二次接线的设计方法。能较为熟练地设计一个10kV 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电路。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7. 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课内6学时)

了解变配电所常用保护继电器、电力电容器与异步电动机的保护设置、微机保护装置;理解供电系统电力线路和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原理;掌握供电系统电力线路和电力变压器的过电流保护及速断保护整定计算方法。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继电保护知识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8. 供电系统的自动化(课内3学时)

了解配电自动化系统、负荷控制与管理自动化;熟悉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我国电力自动化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

9.  接地与防雷(课内3学时)

了解建筑物防雷措施;理解雷电的基本特性、防雷设备的保护原理、接地与等电位联结的构成及作用;熟悉电击防护要求、防雷设备保护范围的确定、变配电所的防雷措施;掌握接地与防雷的工程设计方法。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10. 电能质量的提高(课内3学时)

了解电能质量的衡量标准、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方法;理解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高次谐波、三相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掌握电压偏差的调节方法、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抑制方法、电动机起动引起的电压下降校验、高次谐波的抑制方法。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电力行业的先进电力人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家发展和科学技术是紧密相连的。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教学相结合,具体安排如下:

 1. 本课程课堂教学主要讲授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业与民用电力用户供电系统的基本理论,供配电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运行管理等基本知识。教学中着力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理念,注重课堂互动。

 2. 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通过相关实验内容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供配电系统一、二次电路电器元件及接线结构,加深对其工作原理的理解;熟悉变配电所电气操作步骤,理解供电系统无功补偿装置机理;掌握过电流保护及其继电保护参数整定方法,理解供电系统电气安全的实现途径;培养学生具备实验设计初步能力、一定的动手能力、对实验结果分析判断与总结能力、撰写实验报告能力。

 3. 本课程课外教学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学习、文献资料检索、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通读,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4. 注重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将课程知识和德育要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支撑,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理论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其中研讨学时

1

电力系统与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

3




3


1

2

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

4




4

1

2

3

短路电流计算

3




3

1

1

4

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选择

6




6


2

5

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

3


4


7

1

1

6

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

6




6

1

2

7

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

6


4


10

2

2

8

供电系统的自动化

3




3


1

9

接地与防雷

3




3


1

10

电能质量的提高

3




3


1

合计


40


8


48

6

16

课外学习要求:

1)上课前预习上课内容,实验课要预习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作业以课后习题为主,补充习题为辅。(10学时)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2)阅读大纲推荐的至少两本供电技术相关的教学参考书(6学时)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由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50%,其中自主性学习评价成绩占70%,过程性学习评价成绩占30%。自主性学习评价包括作业40%和实验报告60%;过程性学习评价主要以出勤课堂表现和思政评价成绩为依据,可酌情加互动表现等。思政评价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改进程度、学习过程表现、思政讨论情况等方面,通过多途径记录、多维度考察,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期末考试占5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开卷形式,题型为填空、简答、综合分析计算,增加对学生价值判断、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内容,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与供配电技术的基础知识,占10%;负荷计算与无功功率补偿,占20%;短路电流计算,占5%;电器、电线电缆及其选择,占15%;供电系统的一次接线,占15%;供电系统的二次接线,占10%, 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占10%;接地与防雷,占5%;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电能质量的提高,占5%。思政案例,占5%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翁双安主编.《供电工程》(第2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参考书:

 1.刘介才编著. 《工厂供电》.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8.

 2.余健明,同向前,苏文成编著.《供电工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3.

 3.李佑光,林东编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及新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95.

 4.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2900-2008 《电工术语》. 中国标准化出版社,20082.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