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伦理与法规》教学大纲
(Communication Ethics and Regulations)
课程代码:N1C00261 学分:2.0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新媒体概论,传播学概论
开课对象: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传播伦理与法规是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它是传播学与伦理学和法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兴学科。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传播伦理原则的生成与法规制定、传播伦理与法规体系的构成、传播伦理行为的评价和法规实施以及如何在传播活动中减少道德损失和杜绝违法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并在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分析和解决传播实践中的伦理与法规问题,逐步树立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提升职业水准和专业素养。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有较强的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体现在理解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特定主题和具体案例分析、运用的训练当中,例如舆论监督、人文关怀、人格权、著作权等。
本课程将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支撑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道德要求。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讲授第一章之前要先进行说课,介绍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介绍本课程教学理念,提出学习要求,明确考核办法,概括说明本课程适宜的学习方法。对每部分的学习都要讲明学习方法。
第1章 伦理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伦理与道德的内涵与区别。掌握传播的五种经典伦理原则的主要内容。理解传播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了解传播伦理学习的目标。形成对媒体传播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教学内容]
1.伦理与道德的内涵与区别
2.五种经典伦理原则:包括中庸之道、绝对律令、功利主义、无知之幕和博爱
3.传播中的伦理困境与伦理抉择。
4. 传播伦理学习的目标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在媒体传播中坚定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结合经典伦理原则的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伦理原则的深刻内涵,以及在传播实践中做出最佳伦理抉择的重要意义,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种经典伦理原则
第2章 宪法原则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宪法》保护和规范传播活动的条款,了解言论自由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传播活动中的表达权和知情权,了解《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具体要求,掌握传媒从业者的权利和责任,包括采访权、报道和评论权、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明晰言论自由的前提是在一定的限度内进行合法的表达,具有遵循《宪法》原则的思想认识。
[教学内容]
1.言论自由的概念和内涵
2.传播活动的表达权
3.传播活动的知情权
4.传媒从业者的权利和责任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遵循《宪法》原则进行言论表达、舆论监督中的法律意识。通过传媒从业者采访权、报道权、批评建议权等权利实现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媒体在传播活动中言论自由的限度,具备应有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传媒从业者的权利和责任
第3章 去伪存真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解真实原则的内涵。了解媒体传播失实的表现和危害。了解传播失实产生的原因。了解中外媒体内容生产的把关与管理制度。掌握合理使用信息来源的原则和方法。了解事实核查的方法。了解媒体更正、答辩与道歉制度。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谨而审慎地传播信息,不懈努力追求真实。
[教学内容]
1.真实原则的内涵
2.媒体传播失实的表现和危害
3.媒体传播失实产生的原因
4. 合理使用信息来源的原则和方法
5. 事实核查的方法
6. 更正、答辩与道歉制度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在传播过程中的实事求是精神。通过媒体在使用各自信息来源时应遵循规范的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严谨而审慎地传播信息,对维护媒体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重要意义,具有不断为国家、社会和公众探寻真相、提供真相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合理使用信息来源的原则和方法
第4章 人文关怀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媒体人文关怀的内涵。了解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及危害。掌握在灾难事故报道、未成年人报道中避免或减少伤害的传播规范。掌握避免传媒歧视的传播规范。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同情心、同理心和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内容]
1.媒体人文关怀的内涵
2.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和危害
3.灾难事故报道的传播规范
4. 未成年人报道的传播规范
5. 避免传媒歧视的传播规范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在传播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媒体在悲剧和未成年人报道中应遵循规范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对特定报道对象应具备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在传播实践中具有人文关怀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灾难事故报道的传播规范
第5章 人格权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媒体侵权责任的构成。掌握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掌握媒体侵犯肖像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了解隐性采访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掌握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掌握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了解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在信息传播中尊重和保护他人的人格权利,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
1.媒体侵权责任的构成
2. 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
3. 媒体侵犯肖像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
4.隐性采访涉及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5. 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
6. 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
7. 公众知情权与个人隐私权的冲突与平衡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在传播中避免侵犯人格权的法律意识。通过涉及人格权的传播实践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尊重和保护公民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等人格权利,养成对社会和他人的高度责任感,具备应有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媒体侵犯名誉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
2. 媒体侵犯肖像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
3. 媒体侵犯隐私权的方式和抗辩事由
第6章 著作权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沿革。了解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适用。了解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了解我国著作权法中与媒体有关的基本内容和保护范围。掌握著作权法与媒体有关的法律责任认定与执法措施。掌握数字著作权的法律规范、权利限制、责任制度与适用原则。在信息传播中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利,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
1.著作权制度的历史沿革
2.著作权保护的国际条约适用
3.我国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4.著作权法与媒体有关的法律责任认定与执法措施
5.掌握数字著作权的法律规范、权利限制、责任制度与适用原则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在传播中避免侵犯著作权的法律意识。通过涉及著作权的传播实践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著作权,对激励社会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具备应有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著作权法与媒体有关的法律责任认定与执法措施
2.掌握数字著作权的法律规范、权利限制、责任制度与适用原则
第7章 法治传播规范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了解媒体审判的内涵、特征及危害。掌握法治信息传播规范。掌握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方法。形成对法治信息传播的正确认识,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
1.媒体与司法的关系
2.媒体审判的内涵、特征及危害
3.法治信息传播规范
4.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传播法治信息的法律意识。通过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以及媒体审判等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实现保障媒体监督与维护司法公正的平衡,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在法治传播中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法治信息传播规范
第8章 商业信息传播规范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了解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掌握商业和服务信息传播规范。了解信息披露规则行为的法律责任。掌握证券信息传播规范。形成对商业信息传播的正确认识和高度责任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
1.虚假宣传及其法律责任
2.商业诋毁及其法律责任
3.商业和服务信息传播规范
4.信息披露规则行为的法律责任
5.证券信息传播规范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传播商业信息的法律意识。通过媒体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等问题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切实认识到遵循法律规范传播商业和服务信息,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性,具备应有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商业和服务信息传播规范
第9章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规范。了解媒体保密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众知情权与国家秘密的冲突与平衡。掌握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掌握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范。形成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重要性的强烈认知,具备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高度责任感,具有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法律意识。
[教学内容]
1.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规范
2.媒体保密制度的主要内容
3.公众知情权与国家秘密的冲突与平衡
4.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
5.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范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在传播国家、社会信息中的法律意识、社会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通过媒体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等功能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媒体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具备应有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范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思辨性,就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已先修过《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课程,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研讨式教学为辅。同时,注重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将课程知识和德育要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支撑,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
理论学时 | 上机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践学时 | 小计 | 其中研讨学时 | |||
1 | 伦理原则 | 2 |
|
|
| 2 |
|
|
2 | 宪法原则 | 2 |
|
|
| 2 |
|
|
3 | 去伪存真 | 4 |
|
|
| 4 |
|
|
4 | 人文关怀 | 2 |
|
|
| 2 |
|
|
5 | 人格权 | 8 |
|
|
| 8 |
|
|
6 | 著作权 | 6 |
|
|
| 6 | 2 |
|
7 | 法治传播规范 | 2 |
|
|
| 2 |
|
|
8 | 商业信息传播规范 | 4 |
|
|
| 4 |
|
|
9 |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 2 |
|
|
| 2 |
|
|
合计 |
| 32 |
|
|
| 32 | 2 |
|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50%,主要考查课堂到课率、课堂活跃程度、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包括考勤考纪、研讨报告等。
期末考试占5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内容主要包括真实原则、人文关怀、宪法原则、商业信息传播、法治传播、人格权和著作权。
思政评价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改进程度、学习过程表现、思政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通过多途径记录、多维度考察,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推荐使用教材
魏永征,周丽娜《新闻传播法教程》(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7月
(二)主要参考书
1. 陈绚《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
2. (美) 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 《媒体的良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
3. 展江,彭桂兵 《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
4. 彭桂兵《新闻采集与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