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口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05-12浏览次数:10


《日语口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Japanese Conversation


课程代码 IE10345学分2.0

总学时数:32理论时数:0实验时数:32   

先修课程:日语口语(一)(二)

开课对象:日语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日语二年级下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类型为独立设置实践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在商务职场领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进行中级的日语交流,做到语音语调正确,表达通畅。重点支持人才培养方案中第2.7点毕业要求指标点,具体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基本技能,较为系统地掌握日语各类语法、商务日语会话所需的各种基础知识。能解决中日商务场合的基本沟通,理解并解决问题。体现在听懂对方表达,准确传达自己的意思,准确把握跨文化商务交流的注意事项,培养应用型日语人才。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中日商务交流、留学生活、旅游等日常情景会话中所需的待人处事的基本礼仪、敬人爱人的素养、谦恭礼让的品行、求同存异的胸怀、利他的智慧和善心融入课堂情景教学和课后学习拓展环节中,实现口语能力的培训和德育素养的提升有机统一。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商务日语口语必备词汇(课内6学时)

以中日商务活动为背景的日语商务口语能力培养为主,掌握商务日语必备基础词汇,通过常犯的错误用例来反思学习运用,并熟练表达。了解基本的商务常识、术语等。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第2.7

2. 商务日语电话、预约、邮件(课内6学时)

通过特定商务场景的设定,学习使用自我介绍、电话、预约、信函、邮件等商务场合的日语口语表达。学生应掌握了解基本的商务礼貌用语及礼仪。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第2.7

3.商务问询、帮助、拒绝等交流口语(课内6学时)  

职场工作背景下的中日双方电话、约定、拒绝、感谢等常用用语及句型,一般商务工作场景下的日常交流等,学生应掌握了解内外区分及敬语使用规则。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第2.7

4.习惯句型、常用表达方式(课内6学时)

学习使用常用习惯句型和常用表达方式,注意区分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注意不同场合不同说话对象时的口语表达也有所不同。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第2.7

  5.口语发表(课内8学时)

以听、说为主开展职场、商务、生活等场景模拟,学生小组协作口语发表。教师给出发表主题或方向,提出具体要求,由学生划分小组,通过组内角色划分、剧本创作、策划练习、课堂分组汇报发表等来融会贯通的让学生展现学习成果,并在实践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点评总结。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第2.7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特点在于口语实践实训,所以教学方法侧重实践演练,包括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形式。于大二下学期开设,对于学生而言掌握了初中级口语基础,需要进一步提高商务特定场景中的日语口语表达能力。注重日语与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能力培养,拓展商务基础知识及礼仪,需要以教师为主导的实训启发式讲授和学生主体演练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理论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其中研讨学时

1

商务日语口语必备词汇、商务常犯错误用例分析




6

6


4

2

商务日语电话、预约、邮件




6

6


4

3

商务问询、帮助、拒绝等交流口语 




6

6


4

4

习惯句型、常用表达方式




6

6


4

5

口语发表




8

8


4

合计




32

32


20

课外学习要求:

 1每周课后安排1次作业,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内容。

 2.做好课前预习,完成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

 3.认真复习,认真整理课堂笔记。

 4.学生需要课外自主学习,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以本大纲所列参考资料为主。

 5.按时提交可以反映课外学习的心得报告或作业或音频资料等。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7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的50%(包括学生出勤、课堂回答、期中考试等)和自主性学习评价成绩的50%(包括话题发表、调研小论文等)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采用口头考试,以发音、语言表达准确性、日语反应及处理能力为评分标准。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岩泽绿、寺田则子,《商务日语会话》,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6

 2.李延坤 编著,《商务日语口语/爱说才会赢》,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

 3. 于飞等编,新经典日本语会话教程第三册(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8

    

制定(修改)日期:20211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