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汉互译(二)》课程教学大纲
(Chinese- Japanese Translation Ⅱ)
课程代码:1E10224 学分:2.0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日汉互译(一)
开课对象:日语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日汉互译(二)》是日语专业翻译模块的限修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汉译日的基本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汉译日翻译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基本翻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文章体裁的翻译实践,运用翻译理论与技巧,在词义、语序、语法形式、句子结构、篇章结构、习惯表达方式、修辞手段及标点符号等方面对比汉日两种语言的差异,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汉译日翻译实践的能力。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2.8:具备较强的日语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在日语环境下完成商贸交涉、资料翻译等工作。
体现在能够胜任各种文献资料尤其是商务、文学等资料的翻译工作。如:商务文书、电子邮件、商品说明书等。
本课程将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元素融入课程体系,支撑和满足日语专业毕业的第一项要求:“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和第九项要求“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较好的文学素养、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道德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1章 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基础篇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翻译教学有一个宏观的概念和把握,理解中国翻译的历史,特别是中日翻译的历史,掌握中日语言的内在联系及各自的规律,同时,要求学生对翻译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翻译的标准,理解翻译的单位,掌握翻译的过程,认识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理论。
[教学内容]
(1)翻译的功能与种类
(2)中国翻译史和翻译理论简介
(3)翻译的语境意识
(4)归化与异化的基本概念与运用
[德育要素及内容]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德育元素的融入主要体现讲授中国翻译史和翻译理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意识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活动在人类精神生活、社会发展和文化沟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全面推进,凸显了翻译在文化领域的建构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翻译的功能与种类
教学难点:归化与异化的基本概念与运用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第2章 常见翻译方法与技巧--技巧篇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了解翻译中,中日思维方式的不同,语义、语境与翻译之间的内在关系,各种文体在翻译中的不同要求,文化差异所造成的翻译瓶颈。汉语和日语虽然在历史演进中互相借鉴吸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他们从语音、词汇、语法的角度来看是两种属于不同体系的语言,有较大的差别,因而要求学生掌握日汉语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了解翻译中各种词语的翻译规律,掌握翻译中词语翻译与语境之间关系的翻译理论,注意在日常学习中各类日语词汇的知识积累。熟悉日语的句子成分的划分。
[教学内容]
思维、语义、语境与翻译
文体、文化与翻译
(3)普通词语的翻译
(4)特殊词语的翻译
(5)长句的翻译
[德育要素及内容]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德育元素的融入主要体现讲授中日思维方式的不同、文化差异中,日语与汉语之间有着深厚的关系,不论从语言的形成发展,还是时至今日的形态,其背后的文化的现象和特征与中国文化紧密关联,授课中通过实例的讲解与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溯源,不仅能使学生对日本语言与文化产生较为系统的认知与了解,同时能够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日语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思维、语义、语境与翻译
教学难点:文体、文化与翻译
第3章 常用翻译方法与实践--应用篇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求了解日语词汇的理性把握和感性把握以及日语句型、句式的翻译。理解翻译过程中语法分析的重要性。很多信息内容及其内涵不是通过语境、词汇体现,而是通过语法体现出来的。有时,一个小小的语法现象就决定了译文的正误或优劣。充分掌握日语的语法规则和特征是翻译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传统翻译教学较为重视对直译与意译、分译与合译、顺译与倒译等技巧的探讨。重视这些技巧的实质是为了保证从宏观视角入手学习、研究翻译。通过分析优秀译者与初学者之间差距产生的原因,探讨初学者训练提高的方法。掌握翻译实践中应有的思维策略,即理解--多样化表达--选择--定稿的过程。
[教学内容]
(1)翻译中的宏观与微观把握
(2)应用文的翻译
(3)科技文章的翻译
(4)新闻报刊的翻译
(5)文学作品的翻译
[德育要素及内容]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德育元素的融入主要体现讲授分析优秀译者译文的差异和特点上,在讲授优秀译文案例时,运用典型实例、典型素材来进行对照学习,如中日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日知名景点、古迹等翻译内容,使得学生在对外交流中,掌握更多的技巧,更明确地体会中日语言的不同,并能深入了解词语背后的历史背景、文化色彩。通过中外思想文化、政治经济、价值观念之间的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避免思想观念产生偏差、迷失方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各类方法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翻译思维策略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大量课外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翻译观,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翻译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翻译工作的热爱,提高他们较强的日汉互译技能,力求使他们毕业后能胜任各种文献资料尤其是技术资料的翻译工作。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课程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课堂和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相混合,突出翻译的人文性和跨学科性,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研讨式教学为辅。同时,注重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将课程知识和德育要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支撑,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
理论学时 | 上机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践学时 | 小计 | 其中研讨学时 | |||
1 | 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基础篇 | 4 | 4 | 2 | 2 | |||
2 | 常见翻译方法与技巧--技巧篇 | 14 | 14 | 5 | 10 | |||
3 | 常用翻译方法与实践--应用篇 | 14 | 14 | 5 | 10 | |||
合计 | 32 | 32 | 12 | 22 |
课外学习要求:
(1) 每次上课前应将要上课的内容预习,作业以做教材上的习题为主,每次课布置1-2题。(10学时)
(2) 应至少阅读2篇关于翻译理论、翻译评论方面的论文。(12学时)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适度,难度与题量应按教学要求来安排,对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
课程考核的指导思想:全面评价、师生评价和过程评价,注重德育成效。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50%。全面考核学生的自学能力、PPT制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按时完成任务的习惯、诚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等。
期末总评成绩=5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
平时成绩=50%自主学习成绩+50%过程性学习成绩
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过程性学习情况,包括研讨报告(作业)、考勤考纪、课堂研讨态度、课堂笔记、思政评价成绩等。思政评价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改进程度、学习过程表现、思政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通过多途径记录、多维度考察,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期末成绩以理论考试为依据。考试采用开卷形式,允许学生使用词典(纸质或无上网功能的电子词典),题型为词汇、短句、长句、文章等形式的日汉互译,内容主要包括词汇选择、语法知识、文化背景等翻译原则的使用。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高宁主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3月
2.高宁、张秀华编著,《日汉互译教程(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3.陶振孝编著,《日汉翻译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2月
4.张秀梅编著,《日汉翻译教程教学参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
制定(修改)日期: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