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一流课程教学大纲-闫国庆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03-09浏览次数:119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

Theories   & Polic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课程编号

1A10407

课程类别

核心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学分

5

理论+实验

5+0

总学时数

80

先修课程

微观经济学

开课学院

商学院

开课系部

国贸与会展系

面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会展经济与管理

开课学期

3

 

一、 课程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主要讲述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基础知识,旨在加深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及其演进过程、WTO框架下的国际贸易体制及国际贸易政策等内容,并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将所学国际贸易理论运用于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诚信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支撑和满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要求的第6项要求,具体内容为:“具备敬业、守业的职业精神,了解并遵守所学专业的伦理和职业道德。”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诚信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爱国爱岗,为祖国经济繁荣发展而努力学习。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是国际经济合作、国际投资等课程的先修核心课程通过组建教师团队,集体备课,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教学模式进行。任课教师负责自己班级的大班授课任务,并集中力量,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实施方案,每个教师都要根据不同情况整理出研讨问题、相关案例等。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自主跟踪了解国际经济理论与前沿和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将帮助学生实现以下人才培养毕业要求:

1、毕业要求1-1培育人文素养,理解国情,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理解不同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作用。通过介绍不同国际贸易政策的内涵及其作用,使学生理解国家在不同时期推行不同国际贸易政策的背景和意义。判断不同国家制定不同贸易政策的意图及其影响。能够理解贸易争端产生的缘由以及作为**国家公民应该具备的家国情怀。

2毕业要求2-2理解并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领域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及其产生发展的演进过程。通过介绍国际贸易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及其发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应用条件,以及理论与政策之间的历史与逻辑关系,能够比较和总结不同国际贸易理论的关系,为今后开展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掌握国际贸易多边体制规则。通过对国际贸易多边体制规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和认识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原则,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了解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发展动态,初步具备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毕业要求4-2理解国际专业知识,培养国际化的职业素养。

掌握国际贸易知识前沿,提升国际化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用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去发现贸易问题、分析贸易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运用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把握最新前沿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塑造适应于当代国际经贸活动的系统思维、分析思维、创新思维。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Topics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

1-1

2-2

4-2

1、导论

包括:第0章导论/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等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

 

 

2、国际贸易理论

包括:第1章古典自由贸易理论/2章保护贸易理论/3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课堂讨论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课后研讨

 

 

3、国际贸易体制

包括:第4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体制/5   区域经济一体化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案例分析

 

4、国际贸易政策

包括:第6章国际贸易政策/7章关税政策/8章非关税政策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单元测验、案例分析、研究报告

 

5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包括:第9章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面授、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慕课教学

诊断性评价:课堂参与度

形成性评价:课后研讨

全部内容

 

终结性评价:期末考试(或综合报告)

 

 

 

 

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1导论

1)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学习和研究的主要方法。

●国际贸易内涵及分类。

●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异同。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国际贸易的分类。

3)教学目标:

●掌握国际贸易相关基本概念。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比较不同类型国际贸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引入我国古代陆路贸易与海路贸易如何产生与发展的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古今中国在很多领域领先世界。改革开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倡导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精神。

2国际贸易理论

1)教学内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与绝对优势论的联系与区别。

●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比较优势论的关系。

●狭义要素禀赋论和广义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

●里昂·惕夫之谜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早期、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汉密尔顿保护关税论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论点。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保护对象、保护时间和保护手段及现实意义。

超保护贸易理论及外贸乘数论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

●中心外围论的主要内容,普雷维什关于原材料出口国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论断。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手段及其现实意义。

●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的相关概念及主要内容。

●国际贸易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假设、贸易模式及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概念、测度、产生原因及理论基础。

●国家竞争优势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阶段。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论的主要内容。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论的优缺点。

●相互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比较优势论的关系。

●里昂·惕夫之“谜”的地位极其意义。

●李斯特保护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

●超贸易保护理论及外贸乘数论。

●普雷维什关于原材料出口国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论断。

战略性贸易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手段。

●国际贸易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论假设及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内容及产生原因。

●国家竞争优势的含义、决定因素及其发展阶段。

3)教学目标:

●记忆并比较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

●记忆并比较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

●记忆并比较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核心观点。

●掌握不同贸易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前提假设及其局限性。

●理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够应用国际贸易理论解释不同国家采取不同贸易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能够比较和总结国际贸易理论静态分析方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的异同和各自优劣。

●跟踪了解当前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动向。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案例来阐释古典贸易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开放观。以我国高铁技术发展和出口为例,说明战略性贸易论如何有助于我国在新兴产业获取比较优势,并实现价值链的攀升,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创新、扎根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角度分析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出台的背后原因,引导学生认识维护国家正当贸易利益的重要性。

 

3国际贸易体制

1)教学内容:

全球化的具体含义及全球化的利弊。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

●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新挑战。

●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趋势和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的发展动态。

中国入世基本义务的承诺。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包括其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概况(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2)教学重点和难点:

●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设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关税同盟理论。

3)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组织的产生、主要职能、组织机构及发展概况。

●记忆并理解国际贸易组织的主要原则,并能应用原则分析相关案例。

●掌握组织中的争端解决机构和程序。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具体发展概况(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

●掌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关理论(关税同盟理论、大市场理论等)。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理解WTO规则体系的缺陷,认识中国在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分析静态和动态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贸易利益观,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

4国际贸易政策

1)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政策的内容、性质及作用及历史演进。

●关税的概念、性质、作用和分类。

●图形分析关税的经济效应。

●非关税措施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作用。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成因、特征及表现形式。

●倾销的概念、分类及判定标准。

●反倾销调查流程、反倾销措施。

●补贴的含义、特点、分类及判定标准。

●反补贴调查流程、反补贴措施。

●保障措施的概念及实施条件,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的区别。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关税的含义及其主要特点、作用和分类。

●关税的实际保护率的计算及决策意义;

●图形分析关税的经济效应。

●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成因、特征及表现形式。

●倾销的概念、分类及判定标准。

●反倾销调查流程、反倾销措施。

●补贴的含义、特点、分类及判定标准。

●反补贴调查流程、反补贴措施。

3)教学目标:

●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记忆各类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比较各自的联系和区别。

●理解各类国际贸易政策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

●判断比较不同国家制定不同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理解我国在不同时期制定实施不同贸易政策的背景及其成效。

●掌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实质以及相关调查的流程。

理解当前我国遭遇大量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的成因。

掌握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主要方式方法。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让学生了解18世纪中期以来各主要国家的贸易政策,将二战后美、欧、日等的贸易政策与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客观的看待外部世界。以中国加入WTO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为例,说明关税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利用所学理论分析美国提高进口关税的实际福利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贸易利益观。以最新的非关税壁垒——美国知识产权壁垒为例阐明其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引导学生认识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性,讲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和推进我国技术创新的使命感。

 

5.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1)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热点透视:“一带一路”、美国“退群”等。

2)教学重点和难点:

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3)教学目标:

●了解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及其重要意义。

●培养追踪关注国际贸易时事的习惯。

[德育要素及内容]

n  帮助学生弄清我国在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大变革的时期,我国应如何抓住机遇,积极重构国际贸易规则,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鼓励学生在此过程中,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及发展远景。引导学生意识到,能否积极、主动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担当起国家进步的历史使命,关系我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通过典型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到国外经营和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经营现象,将“自由、平等、公正、法制、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凸显当代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

四、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课程成绩评定办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1、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课堂研讨、单元测验、案例分析等。

出勤:占总成绩的5%;由实际出勤数与总应出勤数之比乘以100得到出勤的实际成绩。

课堂参与度:占总成绩的5%根据课堂互动参与的情况综合评定,包括积极参加课堂互动的态度、次数和质量等进行评分。

课堂研讨。占总成绩的20%;学生根据主讲教师提供的研讨任务,在学期内分组完成2次课堂讨论任务,撰写讨论报告和汇报PPT

单元测验:占总成绩的10%;单元测验以微助教(雨课堂)的单元测验为准,以各单元测验成绩的平均值折算为百分制下的实际成绩。

研究报告:占总成绩的10%。相关课程内容结束布置课后作业任务,课后作业按照满分100分来计分。

2. 期末考试成绩:占50%

期末考试满分100分,由单项选择、多项选择题、判断、名词解释、简答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组成。

其中,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案例分析或研讨分析等内容评价标准如下:

标准

成果

不达标

0-59分)

基本达标

60-70分)

达标

71-84分)

优秀

85-100分)

知识掌握和理解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差,表述错误较多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较好,表述有部分错误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很好,表述错误较少

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极好,没有表述错误

理论应用

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

理论应用能力较好,能够利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分析,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应用能力很好,擅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能充分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全面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问题分析

分析能力有限,缺乏中心思想和逻辑线索

分析能力较强,逻辑整体连贯,但存在部分错误与模糊之处

分析能力强,内容连贯一致,论证到位

分析问题能力很强,条理清晰,逻辑明确,阐释充分

 

五、 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采用如下教学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

1)理论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以面授方式为主。

2)案例教学: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案例,课堂开展案例讨论。

3)研讨式教学:本课程根据知识点内容安排2次研讨,每次研讨结束要求提交研讨报告一份。

4)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利用微助教、爱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共享课程等平台和资源,开展师生互动、测试答题等教学。

5)要求自学部分教学内容。

 

 

六、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理论

学时

案例

学时

研讨

学时

实验

学时

自学

学时

习题课

讨论

学时

1、导论

4

 

 

 

 

 

 

2、国际贸易理论

24

 

2

 

6

 

2

3、国际贸易体制

8

 

 

 

4

 

 

4、国际贸易政策

16

 

2

 

4

2

2

5、国际贸易发展趋势

2

 

 

 

2

0

 

     

54

 

4

 

16

2

4

     

64学时+16自学学时

备注:自学学时用于预习、复习、在线习题、自学、课堂拓展等学习活动等。

七、教学资源

核心教材:

1.闫国庆,孙琪,陈丽静编著.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5月第2

参考书目:

1.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第五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2

2. 陈丽燕.《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

3.陈宪.《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6

4[]保罗.克鲁格曼著.《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2

5[]小艾尔弗雷德.J.菲尔德著.《国际经济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2

其他学习资料:

爱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资源共享课程平台):http://www.icourses.cn/home

八、教学团队

指导教师:

闫国庆,男,教授,主讲教师,承担课程统一规划、各类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项目。

孙琪,男,教授,商学院副院长,主讲教师,承担各类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项目。

王敏杰,男,副教授,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等课程讲授,承担一流课程建设等任务。

黄文军,男,副教授,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等课程讲授。

蔡春林,男,讲师,主讲教师,主要承担《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经济学》等课程讲授,承担一流课程建设等任务。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