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大纲-陈健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03-04浏览次数:1115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Finance

课程代码:1A10677                                      学分:4.0

总学时数:64理论时数:64

先修课程:经济学

开课对象:金融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金融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7.具备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能解决上述领域相关问题。

体现在,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学会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导论(3学时)

要求了解学习货币银行学的重要性,掌握货币银行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了解本门课程的体系安排,掌握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2. 货币与货币制度(4学时)

掌握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方法,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3. 信用与利率(7学时)

了解信用的产生与含义;了解现代信用的形式;掌握利率及其种类;掌握单利与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理解利率(杠杆)的作用;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

重点讨论:货币与信用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4. 金融市场(4学时)

掌握金融商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掌握金融市场的结构,以及各个子市场的运行以及在经济中的作用;了解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市场运行。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5. 金融机构体系(4学时)

掌握金融中介机构的分类构成及国际金融机构体系;掌握主要金融机构的性质、职能,了解中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业务范围和职责分工。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6. 商业银行(5学时)

了解商业银行的历史及发展趋势;掌握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重点掌握三性方针;了解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掌握银行监管的基本内容与方式,理解存款保险制度。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7. 中央银行(7学时)

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必要性、形成方式;掌握中央银行的特点及基本职能;掌握中央银行业务;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通过分析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探讨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意义。

重点讨论:央行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央行职能的发挥或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转型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8. 货币供求与均衡(9学时)

了解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掌握传统货币数量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论,理解利率决定理论、货币供求与利率的关系。

掌握存款创造的条件、存款乘数;基础货币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货币乘数及其影响因素;掌握货币需求供给、货币均衡的概念及其标志、总需求、总供给与社会供求平衡与失衡;理解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关系以及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9.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学时)

理解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含义;掌握测定通货膨胀及判断通货紧缩的主要指标;熟悉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正确认识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掌握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形成原因及其效应,重点理解和掌握我国目前产生通货紧缩现象的深层原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了解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成因的理论;理解和掌握治理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主要对策以及效果。

重点讨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出现的典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10. 货币政策(7学时)

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与作用;掌握货币政策的目标及诸目标间的关系;掌握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作用与基本要求,以及可作为中间目标的金融变量;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掌握各种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理解传导机制的主要环节,掌握传导的时滞效应。

重点讨论: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针对经济问题采取的典型货币政策。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11. 金融风险、监管与创新(7学时)

理解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概念、特征、成因等;掌握金融监管的目标、方法和体制;了解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和我国金融创新与改革发展趋势。

重点讨论:以各国为例,讨论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就本课程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习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研讨式教学为辅。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

学时

理论

学时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小计

其中研讨

学时

1

导论

3

 

 

 

3

 

 

2

货币与货币制度

4

 

 

 

4

 

 

3

信用与利率

7

 

 

 

7

3

4

4

金融市场

4

 

 

 

4

 

 

5

金融机构体系

4

 

 

 

4

 

 

6

商业银行

5

 

 

 

5

 

 

7

中央银行

7

 

 

 

7

3

6

8

货币供求与均衡

9

 

 

 

9

 

 

9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7

 

 

 

7

3

 

10

货币政策

7

 

 

 

7

3

6

11

金融风险、监管与创新

7

 

 

 

7

4

 

合计

 

64

 

 

 

64

16

 

 

 

教学模块

教学具体

内容

德育元素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

基础理论

货币制度

信用体系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培养诚实守信行为

观看纪录片《金钱的故事》

讨论:当代货币观、民间信用阳光化

 

纪录片观后感

互动表现

小组讨论表现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

衍生市场

 

华尔街的得与失;

我国金融市场如何趋利避害

观看纪录片《华尔街》

 

纪录片观后感

 

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理解金融机构的作用,强化对实体经济服务

讨论:商业银行的转型、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

思考:金融机构如何响应政府的号召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改革。

小组汇报表现

 

宏观调控

货币供求与均衡;

通胀与通缩

货币政策与金融宏观调控

金融如何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均衡增长,实现强国梦

观看纪录片《监守自盗》、《大空头》

讨论:通胀与通缩;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自主学习报告质量评价;

纪录片观后感

 

 

 

 

 

课外学习要求:

1.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以教材为主,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定理和定律。预习中

认真思考,以便带着问题更主动地听课。

2.课后要复习,复习时还应阅读参考教材,对相关定理、重要的演算过程自主进行推

导、消化。认真整理课堂听课笔记。

3.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以本大纲所列参考资料为主。

4.认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主动进行文献检索整理,将知识点运用于实际。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50%,主要包括课堂到课率、课堂活跃程度、研讨报告和讨论课表现等指标。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期末成绩占5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货币、信用与利率;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央行与商业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胀、通缩与货币政策;金融风险、监管与创新。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7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 钱哗主编,《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

2.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1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9

3. 胡庆康主编,《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5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8

4. 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