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etrics)
课程代码: 1A10659 学分: 4.0
总学时数: 6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等
开课对象:金融学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计量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实际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随机因果关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建模步骤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领域,初步学会建立和使用经典线性与非线性计量回归模型,并能综合运用各种量化分析方法与Eviews软件展开实证分析与应用,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金融问题的探索和应用创新能力。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3: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自主学习、持久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体现在学生理解经济金融相关专业理论基础上,能够结合特定条件下的现实经济金融问题,结合相关理论或假设展开实证量化分析,在实践中验证、提炼或发展相关经济金融理论,利用计量分析工具解决现实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探索、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8: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体现在学生通过计量建模思路与方法的学习,在专业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实践中,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探索,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基于现实经济金融问题展开量化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德育培养与课程思政
1.总体要求:本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在课程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融入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想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基因,使学生具备应用型专业人才素养和能力目标的同时,达到思想道德要求;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2.育人目标。知识学习上,学生课程论文的学术性显著提升,表现为研究命题的科学性、量化方法运用的合理性、研究结论的思辨性及其对论文局限性的科学认识等。价值观传递上,很多学生的学习态度更端正,在团队协作、主动探索求知、多角度和批判性地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不盲从权威等方面,也有较大改观。
3.融入路径。思政教学贯穿整个知识点学习,每一个知识模块问题引入->思政融入案例->价值观和方法论启发->知识传授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育人目标的潜移默化实现.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内容与知识点支撑
序号 | 教学内容 | 关键知识点 | 思政融入点 | 融入方法 | 育人目标 |
1 | 计量经济学导论 | 量化研究的意义和问题导向; 计量模型的应用 | 马哲关于“真理和实践”、“理想和现实”、“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特殊和一般”等辩证哲学思想 | 案例启发、课堂研讨、任务驱动 | 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真理是相对的”等科学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论和批判性思维 |
2 |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 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的认识; 线性模型的变量选择和关系假设; 从样本到总体的“统计推断” 总体回归和样本回归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 马哲关于“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现象和本质”、“理想和现实”等辩证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关于“大道至简”、“舍本逐末”、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坐井观天”、“盲人摸象”等寓意思想; | 成语典故引入、建模案例演示、课堂研讨 | 让学生形成辩证方法论,避免刻板和浮夸,形成“多维度”、“全方位”探究事物规律的辩证思维方式 |
3 | 计量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线性回归模型的经典假设、OLS参数估计方法和统计检验 | 传统文化关于“理想和现实”、“精益求精”、“执迷不悟”等辩证思想; 马哲关于“偶然和必然”、“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弃伪存真”等辩证理解 | 案例比较、课堂研讨、学生作品点评 | 让学生树立科学志向观,避免“好高骛远”或“消极应付”,培养学生“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的人生追求境界 |
4 | 违背经典假设的计量模型修正和处理 | 模型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成因、检验和修正方法 | 传统文化关于“刻舟求剑”、“变则通”等寓意理解; 马哲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等辩证理解 | 案例启发、课堂研讨、学生作品点评 | 培养学生“能动应变”、“主动探索求知”、“透过现象找本质”等学习精神 |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计量经济学导论(课内4学时+课外2学时)
了解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性质,计量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统计学、经济学等)区别与联系以及计量经济学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方向;理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掌握计量建模的主要步骤、常见的模型形式以及计量模型的主要应用领域和方向,初步认识计量分析软件Eviews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2.经典线性回归模型(课内8学时+课外2学时)。
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本质,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变量参数经济含义、随机误差项的特点和主要包含内容;掌握总体回归模型和样本回归方程的联系区别。理解变量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从“样本”到“总体”的推断思想,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和经济含义。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3.模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课内8学时+课外2学时)。掌握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参数估计原理,掌握三大统计检验原理和方法运用(拟合优度检验、方程总体线性关系检验和变量显著性检验);掌握计量软件Eviews8.0的线性最小二乘参数估计的上机操作和统计检验步骤。了解线性回归模型的最小二乘估计量特性及其性质,随机变量的常见分布及其特征、参数假设检验原理和应用等。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4.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转换(课内4学时+课外2学时)。了解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和应用领域;理解双对数、多项式、半对数、幂指数等常见非线性回归模型与线性模型的区别及其线性转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转换案例操作方法、经济含义解释及其Eviews8.0上机操作过程。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5.异方差性(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
理解异方差性的含义、表现、产生原因和经济后果。掌握异方差的图形检验、戈德菲尔德—匡特检验、PARK检验和white检验等方法及上机操作步骤;掌握异方差的模型变换法、加权最小二乘法和稳健标准误修正方法的原理和软件操作步骤;了解复杂经济现象中异方差问题、影响及其修正思路。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6.序列相关性(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
理解序列相关的含义、表现、产生原因和经济后果。掌握序列相关的残差图检验、DW检验和BG检验等检验方法及上机操作步骤;掌握序列相关的广义差分和柯克兰迭代修正原理和Eviews软件操作步骤;了解复杂经济现象中的序列相关问题、影响及其修正思路。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7.多重共线性(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
理解多重共线性的含义、表现、产生原因和后果。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各类检验方法,包括简单相关系数法、辅助回归方程检验、综合统计检验、逐步回归检验和方差膨胀因子检验等方法及上机操作步骤;掌握多重共线性的基本修正方法和Eviews软件操作步骤,包括变量和模型变换、增加样本容量、对数或差分处理等;了解现实经济现象中的多种共线问题、影响及其修正思路。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8.虚拟变量模型(课内6学时+课外2学时)
理解虚拟变量的含义、本质属性和引入原因。掌握虚拟变量数量的引入原则以及相加、相乘和综合运用等模型设置方法;掌握定性因素不同属性水平下,虚拟变量方程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经济变量参数含义解释;掌握虚拟变量设置的Eviews软件操作方法和步骤;了解现实经济现象中各类虚拟变量模型特征及其应用领域。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综合了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知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推导能力、数理统计分析能力以及专业软件操作 分析能力。对本科二年级学生而言,学习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程采用线上慕课学习和线下课堂讲授、研讨和实验 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1)线上自主学习。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叉学科,融合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知识体系庞杂,理论性较强,需要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数学推导与假设检验原理和方法运用。因此,需要通过线上慕课学习,让学生提前预习、复习和巩固基本数理统计知识以及核心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原理及其方法论思想。因此本课程安排了16学时的线上慕课学习,通过视频学习、作业测试和专题讨论扥多种方式,提高基础性计量专业知识模块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2)课堂理论讲授和启发式研讨。本课程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有较多的数理统计和假设检验原理和方法论运用。因此,课堂讲授特别注重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师生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PPT演示、案例剖析、学生建模汇报交流等多种途径,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突出各种理论方法的应用目标导向和原理剖析,尽量减少复杂数学推导过程,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引导学生组建学习小组,通过热点经济问题选题、文献检索、课外调研、数据统计分析和软件操作、模型分析应用、小组汇报交流等全过程学习,使学生充分理解课堂中讲授的计量基本方法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应用。
本课程非常突出学生的应用分析能力考核,因此在课堂学习中,融入了任务驱动型教学和学生小组建模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建模多媒体PPT演示、案例剖析、学生建模作品汇报交流等途径,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突出各种理论方法的应用目标导向和原理剖析,尽量减少复杂数学推导过程,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3)上机实验操作。本课程的应用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至少学会一种计量分析软件操作。本课程通过设置16个学时的实验上机课程,训练学生学会计量分析软件Eviews的核心操作步骤。上机实验课采用教师案例操作演示、学生数据库模拟操作和自主建模操作三个主要环节,逐步提高难度,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五、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表1 计量经济学的课内外学时安排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
理论讲授 | 课堂研讨 | 上机实验 | 小计 | 慕课学习 | ||
1 | 计量经济学导论 | 2 | 0 | 2 | 4 | 2 |
2 | 经典线性回归模型 | 4 | 2 | 2 | 8 | 2 |
3 | 模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4 | 2 | 2 | 8 | 2 |
4 | 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线性转换 | 2 | 0 | 2 | 4 | 2 |
5 | 异方差性 | 3 | 1 | 2 | 6 | 2 |
6 | 序列相关性 | 3 | 1 | 2 | 6 | 2 |
7 | 多重共线性 | 3 | 1 | 2 | 6 | 2 |
8 | 虚拟变量模型 | 3 | 1 | 2 | 6 | 2 |
合计 |
| 24 | 8 | 16 | 48 | 16 |
课外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在课外开展线上慕课MOOC平台学习和小组建模研究报告写作。慕课学习通过教师指定的MOOC平台开展(16学时),主 要是让学生预习和复习重点章节的视频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完成慕课上规定的作业、测试和讨论等内容。小组课外建模主要是 通过组建小组团队的形式,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计量建模研究报告。
1.课前预习,预习时以教材和慕课视频为主,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原理和方法运用。预习中认真思考,以便带着问题更 主动地听课。
2.课后复习,通过慕课作业测试、文献阅读和小组讨论扥形式,巩固相关专业知识点。
3.课外作业,完成线上慕课学习和小组建模论文。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六、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考核采用多元化改革,主要由平时和期末两大块祖组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 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80%,主要分为“线上慕课(30%,包括视频学习、作业测试、讨论等)+课堂考勤(10%,出勤率)+上机实验 (20%,实验报告)+团队建模研究报告(20%,小组建模作品)”等模块。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期末成绩占20%,采用课程论文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计量建模课程论文。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和8。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樊丽淑等主编,《计量经济学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
2.[美]伍德里奇主编, 《计量经济学导论:现代观点》(第五版),人大出版社, 2015年5月
3.李子奈、潘文卿主编,《计量经济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10年3月
4. 李光勤等主编,《计量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5. 潘省初、周凌瑶主编,《计量经济学(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