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一流课程教学大纲-冯雪琰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03-04浏览次数:491

《成本管理会计》教学大纲

Cost and Management Accounting

 

课程代码1A17069                                             学分:4

总学时:64                                          理论时数:48    实验时数:16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

开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它以数学、微观经济学、企业经营管理学为依据,以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加工处理,为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经济学和管理学方法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巩固经济管理和会计知识,掌握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供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成本管理会计是向企业管理当局提供关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管责任的履行所需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它与微观经济学、企业管理学、财务会计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上述课程是学习成本管理会计的知识铺垫。成本管理会计的本质是会计与管理的直接结合,是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服务。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的综合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课程以“专业知识点讲解+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会计业务处理背后的理论渊源、制度沿袭与哲学观念,让学生在解惑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讲授部分

1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明确成本的涵义、作用和分类;了解和掌握成本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掌握现代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了解成本管理会计的信息的质量要求。

[教学内容]

1、成本的几种涵义,及其分类。成本的重要作用,成本与费用的区别。

2、成本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3、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及其信息质量要求。

4、成本核算的一般要求

5、成本的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本的作用和分类、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

教学难点:成本的涵义、成本与费用的联系及区别。

[思政融入要点]

通过举例讲解成本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能力、保密、正直、客观)和道德冲突的解决,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修养。

2  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理解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区别,掌握费用的直接计入和间接计入,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的核算。

[教学内容]

1、费用分配的一般原则

2、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的核算

3、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2.学生自学内容

什么是直接计入费用,什么是间接计入费用,它们与直接生产费用、间接生产费用有什么不同?制造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进行核算的时候一般应该设置哪些账户。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费用分配的一般原则,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

教学难点:直接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法;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

制造费用的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堂讲解掌握各种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

[思政融入要点]

介绍我国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侧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制造业未来发展应转向降成本、补短板,重点在于过剩产能的不断消化、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3   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了解在产品数量的确定,掌握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教学内容]

1、在产品数量的核算

2、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3、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

教学难点: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内容应结合例题进行讲解,通过练习掌握。

[思政融入要点]

讲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突出我国推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决心,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分批成本计算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了解影响成本计算方法的因素,掌握分批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内容]

1、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2、分批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3、一般分批法的应用

4、简化分批法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及批别的成本计算

教学难点:简化分批法的具体运用及适用条件

[思政融入要点]

强调中国特色,要走社会主义特色道路,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国企业要补技术创新的短板,补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短板,补服务业的短板,才能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   分步成本计算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掌握成本计算分步法的基本程序和特点,了解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计算的区别。

[教学内容]

1分步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2、逐步结转分步法

3、平行结转分步法

4、成本计算方法的比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

教学难点:平行结转分步法

[思政融入要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实施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明确企业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倡导生产企业对每件产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

 

6   标准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在本章的学习中,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及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通过学习,应掌握标准成本控制系统的概念,标准成本的制定方法、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教学内容]

1、标准成本的概念及种类

2、标准成本的制定

3、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4、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教学难点: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思政融入要点]

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明确企业不仅应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企业生产制造的自觉行动。

 

7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什么是成本习性,为什么成本要按成本习性分类,成本应分哪几类,以及如何进行成本分类。什么是盈亏临界点,如何计算,各有关因素变动时盈亏临界点的影响,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分析,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熟悉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了解成本-产量-利润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1、成本性态分析;

2、保本点分析

3、本量利的应用

4、本量利的概率和敏感性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本性态分析、保本点的计算。

教学难点:多种产品的保本点计算,本量利的敏感性分析。

[思政融入要点]

通过“以价换量”拼团模式的案例讲解本量利的关系,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

8变动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点与缺点,掌握变动成本计算的意义与特点;变动成本法对利润的影响。

[教学内容]

1、变动成本法的意义

2、变动成本法的特点

3、变动成本计算。包括变动成本计算的意义、变动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特点、变动成本计算与传统会计概念的冲突、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变动成本计算,完全成本法计算。

教学难点:变动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特点、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比较。

[思政融入要点]

讲解国家政策“去库存”中蕴含了管理会计思维,从两种成本法税前利润差异原因解释国家“去库存”的深远意义。

 

9作业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及基本内容,掌握作业成本法的一般核算程序,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管理理念以及与传统成本法的区别。

[教学内容]

1、作业成本法的意义

2、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3、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程序教学难点:作业动因、成本动因

[思政融入要点]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采用先进的成本管理思想,精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10  短期经营决策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短期经营决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什么是决策分析,决策成本的特征和新的成本概念,决策分析的步骤,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常用的方法;熟悉决策的一般顺序,决策的分类和决策的意义;了解决策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决策的意义,分类和一般程序;

2、定价决策。

3、生产决策

4、存货决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

教学难点:差别成本、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相关成本等成本概念的含义和应用,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特殊订货应否接受的决策等短期经营决策分析评价。

[思政融入要点]

结合“2025中国制造,智能制造”,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企业的未来发展决策也应侧重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11   全面预算管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产经营全面预算中一系列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弹性预算、概率预算的具体运用,编制原理及方法;熟悉预算的概念及其分类,预算的期间;了解预算的作用。

[教学内容]

1、预算的概念与分类、作用、预算的期间、预算委员会及其职责;

2、预算的种类及其编制;

3、预算管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预算的编制、预算控制的几种形式。

教学难点:全面预算的基本构成,现金预算的编制。

[思政融入要点]

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未雨绸缪,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

 

12   业绩评价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责任中心的类型,了解企业业绩评价系统及关键业绩评价指标,熟悉业绩评价流程及责任会计的运用。

[教学内容]

1、责任中心的类型

2、业绩评价指标

3、业绩评价系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责任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

教学难点:投资中心的财务业绩评价

[思政融入要点]

业绩评价的同时要倡导工匠精神,引导学生知晓它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一种体现,是从业者对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中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二)实验、实习部分

本课程需要上机实验16学时,实验内容是成本管理会计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帮助学生综合掌握成本管理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实验一   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1.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2.实验目的:通过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使学生掌握费用计入成本的不同方法,熟悉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的核算。

3.实验主要内容: 

1根据企业某月的发出材料汇总表,填制费用分配表,并进行会计核算。根据企业某月的考勤记录、工资卡片等资料,填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并进行会计核算。根据企业其他费用资料汇总表,填制相关费用分配表,并进行会计核算。

2根据企业某月的辅助费用汇总表,填制辅助费用分配表,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

配,并进行会计核算。

3根据企业某月的制造费用汇总表,填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并进行会计核算。

实验二   产品成本的综合计算

1.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2.实验目的:通过要素费用的投入核算,成本的形成核算,使学生掌握费用计入成本的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3.实验主要内容:

1根据企业某月的各种要素费用汇总表,填制费用分配表,根据品种法要求进行计算产品成本,并进行会计核算。

2根据企业某月的各种要素费用汇总表,填制费用分配表,根据分批法要求进行计算产品成本,并进行会计核算。

3根据企业某月的各种要素费用汇总表,填制费用分配表,根据分步法要求进行计算产品成本,并进行会计核算。

实验三   成本性态与量本利分析

1.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2.实验目的:了解成本分类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成本性态与量本利分析所涉及的各种成本及其特性,掌握成本性态和量本利分析的程序、步骤及具体方法。

3.实验主要内容:

1)对成本进行分类、完成成本性态分析与混合成本的分解。

2)进行保本点、保利点分析,掌握单一品种条件下保本分析、保利分析和保净利分析的计算技巧,正确选择和应用多品种本量利分析的具体方法。

实验四   变动成本法

1.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2.实验目的:了解成本计算分类概念的基础上,明确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之间的主要区别,真正理解导致两种成本法狭义利润差额出现的原因,理解广义利润差额的变动规律,熟悉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和具体应用方案。

3.实验主要内容:

1)熟练掌握完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

2)熟练掌握变动成本法下利润的计算。

实验五   全面预算分析

1.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2.实验目的:了解全面预算的步骤及流程,掌握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3.实验主要内容:

1) 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的编制。

2)现金预算的编制。

3)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预算的编制。

实验六   经营决策分析

1.实验类别:专业基础

2.实验目的:掌握短期经营决策与长期经营决策方法的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于各种决策中。

3.实验主要内容:

1)完成短期经营决策分析及运用。包括生产决策分析,定价决策分析、存货决策分析。

2)完成长期经营决策分析及运用。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庞大,知识体系复杂,逻辑性要求严密,授课对象为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所以本课程侧重提升学生综合核算与分析能力。基于此,教师根据不同课程内容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并用的形式。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小计

1

成本管理会计概述及理论

3

 

3

 

2

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

6

2

8

2

3

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3

2

5

1

4

分批成本计算法

3

2

5

2

5

分步成本计算法

4

2

6

1

6

标准成本法

6

 

6

2

7

成本性态和本量利分析

3

2

5

1

8

变动成本法

4

2

6

1

9

作业成本法

3

 

3

1

10

预算管理

4

2

6

1

11

短期经营决策

6

2

8

2

12

业绩评价

3

 

3

2

合计

48

16

64

16

课外学习要求:

配备相应的练习资料,每章需安排作业进行课外练习,并布置一些课外学习书籍,尤其结合当前社会上研究的新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作业体现二部分:其一是教师在讲授完每一章节内容后都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题,作业题目应根据教学基本要求选择,学生要通过习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应根据主讲教师要求定期上交,对作业要评分并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其二是自学内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查阅资料,进行阅读和研究,上交答案。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50%。主要考查包括自主学习30%,包括小组分析报告10%和实验报告20%;过程性学习评价成绩20%包括平时作业占10%,上课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占10%

期末考试占5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综合分析计算题,内容主要包括大纲要求的重点与难点。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成本管理会计》孟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2.自编《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指导书》     2020

3.《成本与管理会计》查尔斯·T·亨格瑞(Charles T.Horngren)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4.《成本管理会计》杨世忠、韩文连、黄毅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20

5202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1

6.潘煜双等主编《成本会计学模拟实验教程》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20年版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