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05-12浏览次数:10

《经济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课程代码:1A16805                        学分:2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商务英语基础课程

开课对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经济学导论是为商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商务必修课程,它是国际商务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对经济学一些基本概念的了解与认识,熟悉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实际分析政府决策对于市场运作的影响,使学生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较明确的理解,且能对实际生活的经济学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2.3 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能熟悉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体现在理解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及其基本原理,能将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实际加以分析,理解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如经济学十大原理、机会成本、生产成本等。

 2.8 熟悉经济学基本理论,了解企业的运营规律,培养商务实践能力,学会分析运用。

体现在理解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运用相关知识点加以实践,不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如市场结构、企业类型、企业利润最大化原理等。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十大原理(课内8学时)

理解经济学的定义,稀缺性的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解决以下三大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掌握经济学的内容、方法,了解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熟悉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通过具体例子分析其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结合实例加以分析。理解需求定理和供给定理,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市场均衡、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变动规律,掌握非均衡定价:价格上限与价格下限及其具体应用。掌握需求(供给)曲线的一般形状,区分市场需求(供给)与个人需求(供给)及需求量(供给量)变化与需求(供给)变化的差别,熟悉影响需求(供给)变动的非价格因素。思想政治方面,结合为谁生产和如何分配等核心问题,引导学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政府在优化市场结果和维护公平正义并兼顾效率方面的努力。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2.消费者需求与供给决策(课内8学时)

理解效用,边际效用概念,效用原理,价格与数量的关系,掌握价格弹性,其与总收益的关系,影响弹性的决定因素。理解生产函数的定义和要点,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内容,了解企业运营的各类成本,如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了解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的关系,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学会计算企业的各类成本。思想政治方面,引导学生从消费者决策和成本核算等理论和概念中体会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道德情操。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3.市场结构及特征(课内8学时)

理解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及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短期供给曲线的推导,了解完全竞争市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理解垄断的含义,垄断形成的原因,掌握垄断市场的均衡,利润最大化,生产决策和价格歧视,理解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了解政府对垄断进行管制的措施。理解垄断厂商的需求与收益曲线,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边际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等。了解不完全竞争市场如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特点及短期与长期均衡。思想政治方面,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意识,鼓励创新,追求自我发展并回报社会。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4.外部效应与政府干预(课内8学时)

理解外部效应及其分类、正外部性与供给不足,负外部性与过量供给导致的结果,外部效应产生的后果,了解外部效应的多种解决机制,政府干预措施等。思想政治方面,理解个人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深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刚进入专业知识模块的本科三年级学生,学习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研讨式教学为辅,综合运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小组研讨和课后练习等方法组织教学。

理论讲授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也是最为重要的。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经济概念,了解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微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使学生能够化解经济学教学中的难点,能够抓住经济学教学中的重点。

此外,案例分析是经济学导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经济学导论是以个体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厂商的生产经营决策与消费者的消费决策都与人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将这些案例引入课堂,就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一方面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研讨是经济学导论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小组研讨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不论是理论讲授还是案例分析,都离不开课堂讨论的形式。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重新定位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角色。教师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式教学;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转向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理论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其中研讨学时


1

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十大原理

4



4

8

4

16

2

消费者需求与供给决策

4



4

8

4

16

3

市场结构与特征

4



4

8

4

16

4

外部效应与政府干预

4



4

8

4

16


合计


16



16

32

16

64

课外学习要求:

  1. 做好课前预习,预习时以教材为主,了解相关的概念、定义、定理。预习中认真思

考,以便带着问题更主动地听课。

 2.课后要复习,复习时还应阅读参考教材,对相关定理、重要的计算过程自主进行推

导、消化。认真整理课堂听课笔记。

 3.要求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学生课外阅读的参考资料以本大纲所列参考资料为主。

 4.认真完成所布置的作业,并主动进行文献检索整理,将知识点运用于实际。

64学时)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50%,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学习与参与,包括考勤考纪、课堂表现、书面作业、小组展示(以PPT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并纸质上交)等。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期末考试占5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学基本概念及十大原理,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 8;消费者需求与供给决策,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 8;市场结构与特征,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3, 8;外部效应与政府干预,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32.8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1. Mankiw, N. 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Fourth Edi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2.

参考文献

 2. Mankiw, N.G,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ird Edition), China Machine Press, 2004.

 3. Begg, D. & Ward, D, Economics for Business (Second Edition), MC Graw Hill, 2007.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