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三)》课程教学大纲
(English Reading III)
课程代码:1E10834 学分:2.0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英语阅读(一)》、《英语阅读(二)》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英语阅读(三)》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词汇量,拓宽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和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提高迅速、准确捕捉信息的能力,培养阅读中积极思维的习惯,并提高综合概括和分析推理、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综合能力,是针对英语专业的单项技能训练课,是对精读课的补充与扩充,为听力、口语、写作、笔译和口译等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英语语言文化输入量和熟练程度。
该课程的重要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行文与谋篇布局的规律,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其他技能课程一样,是针对英语专业的阅读方面的单项技能训练课,为高年级阶段的英语专业课程打基础,并提供必要的英语语言文化输入量和熟练程度。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2.6 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在听、说、读、写等诸方面有很强的实际运用能力。
体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读、写方面的侧重训练。
本课程将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道德要求,使学生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教学要求
1. 阅读技能一:略读(skimming)(课内10学时)
了解略读的概念和方法,在3-5个单元,共6-10篇文章中进行略读专项训练。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170个单词,阅读理解准确率不低于80%。能在5分钟内速读8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了解中心大意,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知识猜测和判断词义。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6。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敬业、守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之外,思考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教育结合起来。
2. 培养学生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外语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使学生不仅能理性地看待西方价值观,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视角的外语人才。
2. 阅读技能二:扫读(scanning)(课内10学时)
了解扫读的概念和方法,在3-5个单元,共6-10篇文章中进行扫读专项训练。阅读速度为每分钟200个单词,能在5分钟内速读8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了解中心大意,并能快速定位指定的词和句,并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知识猜测和判断词义。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6。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敬业、守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之外,思考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教育结合起来。
2. 培养学生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外语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使学生不仅能理性地看待西方价值观,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视角的外语人才。
3. 阅读技能三:推断(inferring)(课内12学时)
了解推断的概念和方法,在3-5个单元,共6-10篇文章中进行推断专项训练。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170个单词,阅读理解准确率不低于80%。能在5分钟内速读8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了解中心大意,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知识猜测和判断词义,并对文中个别词句做出推断,了解文章深层含义和作者写作意图。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6。
[德育要素及内容]
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专业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具备敬业、守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之外,思考如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教育结合起来。
2. 培养学生中国视角和国际视野。在教学中深入挖掘外语教学中的德育元素,使学生不仅能理性地看待西方价值观,更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中国视角的外语人才。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小组研讨并重,结合课外学习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本课程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讲授教学法为主,研讨式教学为辅。同时,注重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将课程知识和德育要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支撑,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
理论学时 | 上机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践学时 | 小计 | 其中研讨学时 | |||
1 | 阅读技能一:略读(skimming) | 5 | 5 | 10 | 2 | 10 | ||
2 | 阅读技能二:扫读(scanning) | 5 | 5 | 10 | 2 | 10 | ||
3 | 阅读技能三:推断(inferring) | 6 | 6 | 12 | 4 | 12 | ||
合计 | 16 | 16 | 32 | 8 | 32 |
课外学习要求:
1.每一讲布置一定量的口头或笔头作业。作业以小组研讨、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为宜。笔头作业要求上交并批改。要求课后阅读相关章节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引导阅读参考书籍。
2.本课程课后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英文原著经典(以简写本为主),使学生对英语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与兴趣。同时,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训练,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并且不断积累各种语言知识,加深文化沉淀。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6。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50%,主要考查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情况、词汇测试等。 实施多元评价,将传统的测试评价改为测试评价与非测试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评价,实施延迟评价,给学生思维自由驰骋的时空。将网络聊天、电子邮件、作业评语等方式当作师生交流的平台。在对小组中每个组员进行评价的时候,按照课堂发言、提问、写作、查询资料等工作的完成情况,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另外,对于课堂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酌情加分。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6。思政评价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改进程度、学习过程表现、思政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通过多途径记录、多维度考察,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期末考试占5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单项选择、完型、阅读理解等,内容主要包括词汇理解、句子理解、文体分析、语篇分析等。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6。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王守仁、姚媛编,《泛读教程3》(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
潘慧霞编,《商务英语阅读3》,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11月
汪士彬编,《英语快速阅读》,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