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语言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ral Linguistics)
课程代码:1C10425 学分:2.0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无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讲授语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介绍现、当代语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对音系、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语言与认知、社会、文学、计算机发展的关系、母语习得与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学作简要阐述,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语言理论,加深对语言、特别是对汉语和英语的理解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在课程讲授中,挖掘该课程的德育元素,发挥该课程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术精神。
本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8. 了解语言学基本概念,掌握英语翻译或者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相应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
体现在理解和掌握英语语言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英语音系、句法、语义、语用,以及语言与认知、社会、文学、计算机发展的关系,能够运用语言学理论和相关知识分析英语语言现象和解决相关语言问题。
本课程将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使英语专业毕业生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道德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 语言的本质与特性(课内4学时)
了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理解语言的本质与特点;掌握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分支的相关意义和重要性,领会中国古代哲学家及中国的语言学传统对世界产生的持久、深远影响。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2. 语音学与音系学(课内4学时)
了解语音学与音系学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相关概念,例如音位、音位变体、音位对应、音位规则及区别性特征、音位互补分布、超音段特征,掌握英语元音与辅音的发音特点和规则。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3. 词汇学(课内4学时)
掌握核心概念,例如词素、词根、词缀及词素变体,了解词的构成,掌握词根词缀的类型,能根据词根词缀的含义猜词和理解词义,了解英语单词的语义变化类型,例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词义的降格和升格,通过热点词汇的结构分析深入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并引导学生领会时代精神,追随时代步伐,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4. 句法学(课内3学时)
了解句法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语法结构与成分,理解重点概念离心结构与向心结构,掌握直接成分分析法,了解句法研究领域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认知等流派的基本观点。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5. 语义学(课内3学时)
掌握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了解语义学各派观点,掌握语义成分分析的原则和方法,通过语义分析了解并把握语篇的意图。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6. 语言与认知(课内4学时)
理解认知的定义,了解认知心理与语言的关系,了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内容。了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言学习的影响,掌握心理语言学相关研究成果和学习理论。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7. 语言、社会与文化(课内3学时)
了解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相对论和绝对论,理解重点概念:语言的社会变体、交际能力,了解语言、社会与文化的相互依存性、文化差异的语言证明。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并能进行恰当的跨文化交际。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8. 语用学(课内3学时)
理解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理论,掌握实际交际的原则和方法,并能恰当的选词用句,达到和谐交际的目的。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9. 语言与文学(课内2学时)
掌握文学语言的特征,例如诗歌、小说及戏剧的语言特点,掌握文学语言的分析方法,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一般能力。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10.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课内2学时)
了解语言理论与教学法、教学大纲的制订,掌握对比分析、错误分析的方法与原则,并指导英语学习。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11.德育要素及内容
1)培养学生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情怀和较高的政治素质。结合专业知识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言之于国家、于民族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母语—汉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从语音、词汇、句法、语义、语用等层面上,对比英汉两语言的异同,培养学生民族语言意识,使其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课,其教学内容涵盖面广,理论知识丰富,难度大。传统讲授式、覆盖性的上课形式,致使学生学习被动,知识理解肤浅,课堂效果不佳,因此本课程采用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方法,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的学习。通过先讲后学,隔堂讨论、文献检索和综述等方法,将课程知识和德育要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支撑,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增强对该课程德育价值的感悟。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 教学内容 | 课内学时 | 课外学时 | |||||
理论学时 | 上机学时 | 实验学时 | 实践学时 | 小计 | 其中研讨学时 | |||
1 | 语言的本质与特性 | 3 | 1 | 4 | 1 | 1 | ||
2 | 语音学与音系学 | 3 | 1 | 4 | 1 | 1 | ||
3 | 词汇学 | 3 | 1 | 4 | 1 | 1 | ||
4 | 句法学 | 3 | 0 | 3 | 0 | 1 | ||
5 | 语义学 | 2 | 1 | 3 | 1 | 1 | ||
6 | 语言与认知 | 2 | 1 | 4 | 1 | 1 | ||
7 | 语言、社会与文化 | 2 | 1 | 3 | 1 | 1 | ||
8 | 语用学 | 2 | 1 | 3 | 1 | 1 | ||
9 | 语言与文学 | 2 | 0 | 2 | 0 | 1 | ||
10 | 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 2 | 1 | 2 | 0 | 1 | ||
合计 | 24 | 8 | 32 | 7 | 10 |
课外学习要求(10学时):
1.做好课前预习,预习内容以教材为主,了解相关概念、定义及语言理论。(3学时)
2.课后复习,整理课堂笔记,阅读参考材料,观看相关视频,理解吸收上课所讲知识,完成作业。(4学时)
3.要求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认真思考,阅读语言学相关参考书目,自主将语言学理论运用于英语学习,体会该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在理论学习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学时)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60%,主要考查学生过程性学习表现,包括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和其中反映出的德育表现等。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8。
期末考试占40%,采用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内容主要包括语言的本质特征、语音学与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语言与认知、语言、社会与文化、语用学、语言与文学等。重点支持毕业村注指标点8。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 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
2. 佛罗姆金主编,《语言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