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2-05-12浏览次数:10


 《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Pedagogy


课程代码:1J10235                                                         学分:2.0

总学时数:32          

先修课程无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学》为英语专业英语教育模块限修课,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作为教学内容。该课程以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两个基本问题为主线,从基本原理的层面,对教育自身的有关理论作以全面的阐说,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1)使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与“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 等相关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和教育改革发展观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3)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重点支持以下毕业要求指标点:

2.8了解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英语教学相应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相关业务能力。

主要体现在了解“教育是什么”和“什么是教育” 等相关一系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等关于教育的基本原理,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和教育改革发展观念,培养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将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道德要求,使学生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与研讨使学生领会和掌握从事教育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最必需的教育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他们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及从事教育管理的能力;增强他们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学过程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尊重并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重视对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把讲授、自学、讨论、作业、课程论文、教育调研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各章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教学参考文献,以开阔视野,提高教学质量。

1.教育与教育学 (课内6学时)

该部分要求掌握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理解教育学的价值;了解国内外对教育学的不同解释以及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概况;明确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还要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的特点;理解新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三种理论;明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主要支持毕业指标点2.8

2.教育学原理(课内10学时)

包括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及教师与学生等问题。该部分要求掌握教育的定义、内涵和相关范畴;理解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有限性;了解教育的相关范畴;明确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还要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及其一般规律;理解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的理论;了解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明确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

主要支持毕业指标点2.8

3. 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以及形态(课内10学时)

包括德、智、体、美等诸育的意义、内容、任务、过程和规律、原则、途径、方法;社会、学校以及家庭教育的内容、意义、各自的任务和原则等。要求掌握德、智、体、美等诸育的意义、任务和具体内容;理解教育内容的构成;了解教育内容的含义、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明确课程的含义、类型和规范形式;掌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含义、特点、作用和形式等;理解学校教育地位作用;了解教育形态的分类及由此所划分出的教育形态的含义;明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统合的意义、原则和策略。

主要支持毕业指标点2.8

4. 教育途径和形式(课内6学时)

包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教学的意义与任务、教学过程规律、教学原则要求、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教学艺术和模式。

主要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不少内容比较抽象,根据本课程的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重在应用的原则,运用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析生活和学校教育中的教育现象,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通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教学见习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调控教育教学行为和自身行为,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地教育价值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同时,注重学生德育素质培养,将课程知识和德育要素内容有机整合,形成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支撑,注重德育目标的实现。理论环节共 32 个学时,讲授 20 周,学生研讨12个学时(每周 2 学时)。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理论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其中研讨学时

1

教育与教育学

4



2

6

2

2

2

教育学原理

6



4

10

4

4

3

教育的基本内容、组织以及形态

6



4

10

4

4

4

教育途径和形式

4



2

6

2

2

合计


20



12

32

12

12

课外学习要求:

课外要求学生复习消化课堂学习与研讨内容、查找相关资料。(12学时)

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五、考核内容及方式

本课程由平时成绩、中期考核和期末考试组合而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

平时成绩占25%,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包括出勤、作业、学习表现等。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此外,在平时成绩中增加思政元素考核部分。思政评价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改进程度、学习过程表现、思政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通过多途径记录、多维度考察,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中期考核占25%,采用课程汇报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相关理论,分析身边的教育现象。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期末考试占5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选择填空、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相关概念与理论的考核,同时考核根据所学理论分析现实问题。重点支持毕业要求指标点2.8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 冯建军,《现代教育学基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2. 李剑萍,魏薇,《教育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

3. 励雪琴,《教育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1

4. 庞守兴,《教育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0

5. 王俊道,扈中平,《教育学原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10

6. 吴云鹏,《教育学综合案例教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

7. 叶澜,《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7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