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外语学院
(负责人)罗丽莉
一、课程概括
课程名称:英美报刊选读 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文史哲类 经管法类£理工类£艺术类£医学类£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将英语报刊文章作为教学载体,教学内容囊括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多个领域,教学过程将新闻事件与文化、价值观等紧密联系,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报刊意识形态在新闻话语中的表现形式,习得批判性阅读方法,掌握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文章语言透析意识形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和政治辨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思政目标:通过阅读英语报刊,逐步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正确价值观,以全面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国、看待世界;引导大学生学会明辨是非,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知识目标:带领学生了解西方权威媒体和主流报纸,熟悉报刊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学会甄别不同类型的英语新闻报道;
(三)能力目标:掌握英语新闻阅读技巧,并且通过阅读和分析报导者的立场观点,认真思考判断,去伪存真,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四)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国际时事的好习惯,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发展终身学习能力。
三、思政元素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开拓国际化视野、丰富表达的思想性、提升正确价值判断能力,在洞悉跨文化差异的同时培养兼容并蓄的胸怀和家国情怀,在跨文化交流时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提升“中国表达”的能力和“中国文化”的自信。课程思政主要融入点如下:
1) 课程设置上,以布鲁姆认知层次为依托,设计“三阶三享式”互动课堂,初阶引导阅读,领悟思政要点,中阶鼓励合作,乐享思政知识,高阶反思质疑,创想思政知识。
2)教学内容上,结合新闻主题拓展延伸。科技新闻主题引入科学家精神学习的重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社会新闻主题引入中国特色元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文化新闻主题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培养文化自信及沟通等高阶能力。
3)教学方法上,采用“三联+三导”混合式教学法,以“师生共同构建软知识”为主的引导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共享式为主要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背景知识,提升阅读技巧,学会反思质疑,提高思辨能力。
4)教学评价上,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估,如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思辨能力,反思能力。根据学生能达到的课程目标,进行针对性评价,让学生从中得到成功感。
课程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内容为主线、互动教学”为主要方式的架构,达到学科体系、思辨能力和价值塑造等教学目标的多元统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既可以拓宽国际视野,又可以加深了解异域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民族心理、宗教信仰等要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设计思路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具有“题材丰富、内容时新、语言鲜活”的特点。题材丰富,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娱、体育等方面,与当前国际形势和国际热点话题联系紧密;内容时新、紧扣时代,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语言鲜活、地道,帮助学生习得纯正的英语表达。
课前,教师集体备课或者单独备课,按照教学大纲,梳理知识点,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学生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培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课上,教师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课上就新闻话题中的思政元素展开讨论,互动中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辨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课后,反思与作业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专业知识、接受的思想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课程思政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入脑入心。
课程思政目标融入混合式教学全过程
基于混合式教学,教师采用BOPPPS教学法,将授课过程拆分成不同模块,每个模块有其特定的教学内容、育人目标,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序号 | 教学内容概述 | 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 教学方法 |
1 | 温故知新—— 文体知识复习 | 英语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体验语法之美 | 雨课堂互动、现场答题 |
2 | 案例导入—— 实事新闻听读 | 培养全球化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开展深度思考 | 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 |
3 | 课堂讲授—— 聚焦新闻热点 | 培育公民意识,强调中国影响和民族自豪感 | 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
4 | 成果分享—— 每周新闻展示 | 了解国际形势,塑造主流价值观 | 个人展示、师生互动 |
5 | 技巧讲解—— 主题新闻阅读 | 培养思辨能力,冒险精神,创新发展 | 教师讲授,学生听讲 |
6 | 总结回顾—— 知识能力思政 | 提升学生对课程的认可感和成就感 | 教师讲授、雨课堂互动 |
五、实施案例
案例1:从“日本将核污水排入太平洋”新闻事件看两山理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
1.新闻事件介绍: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经过滤并稀释后将排入大海,引发世界谴责。福岛周边海洋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一部分,此举将影响全球鱼类迁徙、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面,这不仅是日本的问题,更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问题。
2.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时政新闻的语言特点,掌握阅读技巧;
2)了解日本把核污水排入太平洋的来龙去脉;
3)评论瑞士环保女孩格蕾塔的“双标本色”;
3.课程导入
新闻视频观看并思考:Has the Japanese side really heard the doubts and concerns at home and abroad? Is Japan's move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law?
4.头脑风暴
问题:日本排放核污水一事,美国持何种态度?
回答:美国对日本政府福岛核污水入海的决定表示支持,认为该决定符合全球标准。
5.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拓展
通过新闻文本讲解和师生互动,适时植入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辨。
1)科学发展观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两山”理论:两山理论强调通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逐渐解决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难题时,找到一条减贫富民、通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与自然和谐,实现富民强国、美丽中国伟大梦想的新型现实道路。
3)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价值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6.深层阅读及反思
瑞士环保女孩格蕾塔的“双标本色”:西方力推的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对日本公然排放核废水的行为只在个人推特账号转发过一条新闻,并未做过多评论。连续数日,格蕾塔在美国国会、BBC电视台等地方“登台表演”,继续宣传“气候危机”。
问题:环保女孩格蕾塔的“双标本色”的根源是什么?
案例2:从“清华大学首进世界排名前二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加快教育强国建设
1.新闻事件介绍
《泰晤士高等教育报》公布2021年度世界大学排行榜,清华大学成为自2011年以来首所进入排行榜前20位的亚洲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另外5所大学入围百强,数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再创新高。
2.教学目标
1)了解英语教育新闻的语言特点,掌握新闻阅读技巧;
2)挖掘清华大学排名上升的原因;
3)思考抗疫精神对中国教育的促进作用;
3.“课前+课中+课后”混合式教学
课前:通过雨课堂发送视频和思考问题:What led to the real challenges for universities of USA and UK? How is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world education?
课中:课堂讲解(阅读教育新闻,讲解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头脑风暴(自由讨论和深度思考)-师生互动(植入思政教育)
1)中国教育自信——“十四五”教育规划:教育自信是国家自信的一部分。中国五千多年教育培养了很多人才,教育强国家就强。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中国才有今天的发展。“十四五”教育规划提出教育要改革和创新,才能进一步增强中国的教育自信。
2)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中国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中国学子需要刻苦钻研,勇于创新。要想出好成绩,就必须不怕困难,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后面永远是刻苦钻研和艰苦奋斗。
3)伟大抗疫精神: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因为这种抗疫精神,全国教育工作者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与全社会并肩作战,奋力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为夺取抗击疫情斗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课后:深层阅读及反思
面对“后疫情时期”的多重考验,中国高校如何将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贯穿铸魂育人全过程?
(四)教学方法
课程依托MOOC进行混合式教学。课前开展任务型的线上学习,达到最大程度的激励求知。课中秉承“问题导线,深度思维”原则,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思辨。课后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度拓展,将思政教学延伸至课外。
1、传统讲授法:带领学生阅读时政新闻和教育新闻,挖掘新闻的六要素5W和1H,总结两类新闻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
2、案例教学法:以实事为案例,讨论如何明辨是非观点,牢固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头脑风暴法:教师提出某一问题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对学生的发言的正确性或标准性做任何点评的方式,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混合式教学实现了视频、朗诵、阅读、思考、作业、互评等环节无缝对接,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构建了道德理念,实现了道德内化。
六、特色及创新
《英美报刊选读》课程本着“读英语报刊,看大千世界”的教学目标,建立了“一中心、双主体、三维度、四融合、五部曲”的教学范式,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为主体,依据底线评价机制,构建知识、能力、育人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并通过线上与线下思政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思政融合,学法与教法融合,显性与隐性思政融合,实现融合式全过程育人。
秉持“学以致用”和“学有所用”的教学原则,创新了教学设计:
随着新闻媒体的多模态和多样性与时俱进,课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将传统纸媒教材与互联网多模态教学相融合,将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创新了“线上+线下”教学设计。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
(二)秉承“灵活生动”和“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法:
在OBE教学理念指导下,课程创新了“三联+三导”混合式教学法,在注重启发性教育的同时,开设“新闻读吧,新闻译吧,新闻诵吧,新闻论吧”开放型、自主型新闻阅读第二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基于“立体化资源”与“个性化培养”的融合,创新了教学资源:
《英美报刊选读课》的思政内涵扎根于其语料基础,教师采用立体化教学资源(纸质教材/自编教材、MOOC在线课程、微信公众号、外刊精读app),从故事主题、地理焦点、新闻来源、视觉呈现、照片多样性、报纸结构、内容宣传和目录来解读英文报纸对意识形态的推广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四)坚守“适度适量”和“及时高效”的教学原则,创新了教学评价:
课程基于弹性化、多元化、自主化的评价特点,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估,如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思辨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等。梯次评价不强调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更强调学生自身进步。
以上四方面的创新推动了本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得出结论,对价值观进行渗透。同时,课程的思政内涵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在同一语境内进行整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为目标,从外媒材料中辨析西方的立场和观点,进行批判性解读。
七、教学效果
(一)多方位开展课程思政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从目标定位、发展理念、教学计划、指导思想、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来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理念,创新了集“个性化、自主性、协作性、研究性”四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二)“两性一度”拉满学生成就感
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与立场这三个维度,组织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同步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接地气,课堂互动感强,学生参与度高。注重课程设计,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对有难度的高质量学习的需求,课程的挑战度增加了,学生的获得感也增强了。
(三)教学建设转化为科研成果
本课程被立项为浙江万里学院一流课程、教师申报了多个教学项目。另外,教师将“三进”教学理念和课程相结合,申报了2024年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重点课题—— “三进”教学赋能外语课程思政效能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