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在日本》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外语学院
施敏洁
一、课程概括
专业选修课《阳明心学在日本》主要讲授阳明心学传入日本后的发展和传播,要求学生对阳明心学的国际影响形成一定的了解,并对如何传承先人文化、借鉴国际经验形成自己的思考。课程三大目标旨在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层面入手,培养学生了解阳明心学知识、具备知行合一能力,并能在实践中活用阳明心学指导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初步认识王阳明,了解王阳明所处之时代背景及与宁波之渊源;了解阳明心学,初步把握阳明心学的基本思想及其历史文化影响,特别是近代以来阳明学的国际化发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对阳明心学国际化传播的意义理解中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指导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养成知行合一、事上磨练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三)价值目标
知晓学习阳明心学的意义,特别是对当下大学生人生与生命精神的一种感召与迁移思考。通过阳明心学的中外古今发展过程对比,形成现代青年大学生对阳明心学国际影响的理解,用其积极的理论及思维方式指导自身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更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己的才华贡献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三、思政元素
课程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塑造正确的三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落实知行合一的品行。
★从王阳明重“立志”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
★基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万物一体之仁”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结合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图1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的建设理念
图2融入教学内容的思政元素
四、设计思路
教学活动的开展灵活运用手机朋友圈、线上讨论和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哲学在身边的日常小事中皆有体现,真正成为指导生活与成长的明灯。
通过阳明心学内容的学习和育人元素的融入,让学生明白阳明心学“是什么”的同时,主动讨论“为什么”阳明心学可以国际发展,进而追问 “我可以做什么”发扬优秀文化,然后落实“我可以做到的让社会更美好的事”,主动而无声地将哲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3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的建设思路
评价方式侧重学生的思考和见解,论坛讨论、作业及期末论文的评价要求学生善于发现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阐发自己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思考和行动。
五、实施案例
案例1:主题贯穿式案例:万物一体之仁
★前言
本讲内容建立在前阶段的知识积累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已经熟悉了8位日本阳明学者的思想和事迹,在本讲中用一个核心词“万物一体之仁”贯穿起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通过课堂互动软件“课堂派”展示讨论内容,呈现词云统计,汇集众人所思,形成全新认知,并真正内化入心、外化于行。
(一)提出主题
先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凸显“万物一体之仁”在阳明心学中的核心地位,进而重温以“万物一体之仁”为核心的系列知识讲授,将日本阳明学者贯穿起来,边学习边结合中国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展开运用实践。(见图4)
图4“万物一体之仁”主题全局设计图
(二)展开主题
首先对学生展开前期知识的调查,通过选择题的方式,弄清学生对“万物一体之仁”的了解程度。大家的回答如图5所示。
图5学生对“万物一体之仁”前期了解度
从图5可以看到,学生基本上完全没听过“万物一体之仁”,或者不了解具体内容。昭示了学习本主题的必要性和宽广的接纳空间。
《阳明心学在日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育人方法重视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阳明心学中的“万物一体之仁”思想,以润物细无声之态融进专业教学中,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并促进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统一的价值关系,“自我”与“他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共享世界的主体。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对于消除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寻求人的存在价值和幸福家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意义,本讲内容按照图6思路,进行设计。
图6本讲设计思路图
首先概述阳明心学中的“万物一体之仁”,让学生有理论概念;然后结合本次疫情的背景,来看体现“万物一体之仁”的各个侧面,让学生从感染源头、防控措施、国际合作中来讨论,各抒己见;第三步落到日本阳明学者学说中如何体现“万物一体之仁”的课程任务,边学习边探讨,最后自然得出人生幸福与“万物一体之仁”的必然联系。
在教学环节,教学进程如图7所示,按照“万物一体之仁”主题提出、展开论述、提升认识、领悟入心的顺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思考人生。
图7 “万物一体之仁”教学顺序图
本讲以“万物一体之仁”为主线,让学生初步认识王阳明,了解王阳明对国家和百姓的“仁至义尽”;了解阳明心学,特别是近代以来阳明学的国际化发展。从日本的社会现状切入,按时间顺序把握阳明心学在日本发展的典型表现及代表人物,关注日本人对阳明学“万物一体之仁”的理解、发展的同时,思考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知晓学习阳明心学“万物一体之仁”的意义,是对当下大学生人生与生命精神的一种感召与迁移思考。通过阳明心学“万物一体之仁”思想的中外古今发展过程对比,形成现代青年大学生对阳明心学国际影响的理解,用其积极的理论及思维方式指导自身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更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己的才华贡献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图8 “万物一体之仁”展开图
如图8所示,从中国扩展到日本,让学生利用“万物一体之仁”这个主线,串起古今中外阳明心学的核心思想,并学会指导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见图9)
图9 “万物一体之仁”与幸福感追求示意图
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眼中的“万物一体之仁”,进行自由讨论的阶段,为了更加直观,先分开让大家理解“仁”与“万物”的含义,再综合起来理解其普遍意义。学生的回答统计词云如图10、11所示。
图10学生如何理解“万物一体之仁”中的“仁”
图11大学生眼中的“万物一体之仁”具体体现
通过图10、图11的词云可以看到,学生将世间所有物体都归进“万物”之中,当然也包括我们大学生在内的人类;而“仁”的体现就集中在“仁爱、仁德、仁义”等温暖的字眼之上。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际关系的相亲相爱,待人接物的一视同仁等方面明显看到“万物一体之仁”的集中体现。商业社会中合作共赢、诚信经营、价格公道等做生意的法宝被一一发掘。学生理解了日本阳明学者西乡隆盛提出的“敬天爱人”与“万物一体之仁”的共通之处,总结出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友善对待天地万物、所有生命,敬畏自然规律的深度收获。
(三)提升主题、潜移入心
个人生命就是万物围绕下的自己,实现个人幸福离不开“万物一体之仁”的实践。如图12、13所示,学生在本讲内容的指引下谈了自己对“幸福与万物一体之仁”的见解:“家人相亲相爱,邻里和睦,自己努力的事有所回报;做正确的事,并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即正直做人,坦荡做事。”“梦,可幻万物百态显初始之心;想,刻生世间美好映善美之心。梦想就是登上幸福之门的阶梯。做正确的事,便能带来幸福。”“家庭、好友、学业,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确实能让自己心情舒畅。”“幸福来源于和家人朋友一起,做想做的事,分享快乐,分享一切可以分享的事。”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先从关爱亲人好友开始,继而推广至关爱他人,最后延伸到善待万物的“万物一体之仁”的核心内容,并从中看到了由此带来的愉悦和幸福。
图12 “万物一体之仁”概念内的人如何正确获得幸福
图13 做好自己,获得幸福
面对西方文化铺天盖地的渗透和衍化,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担当意识,高等教育中也一定不能忽视传统文化的力量。而阳明心学中的“万物一体之仁”思想就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将为学生的价值观塑造起重大作用。人与世界万物本为一体,人与世界的关系是统一的价值关系,“自我”与“他者”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共享世界的主体。这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境界,对于消除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寻求人的存在价值和幸福家园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案例2:局部细节教学案例: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西乡隆盛与明治维新 | 教学时段 | 教学环节 | 教学流程 | 备注 | |
课前 | 预习 | 一、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西乡隆盛的身平 2.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大致历史史实。 3.了解西乡隆盛生活的时代背景。 4.对照中国同时代的社会现实。 5.明确西乡隆盛阳明学思想的特点与主要内容。 二、观看相关微课及视频,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三、预习发布的学习任务,提前思考练习题。 | 线上 学习 | ||
练习 | ★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你怎么评价“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观念? 2.你对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了解多少?谈谈你的认识。 3.你如何评价西乡隆盛的辞官? 4. 西乡隆盛的爱国忠孝有什么局限性?我们可以如何批判地接受? 5. 你赞同西乡的生死观吗?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如何体现呢? | ||||
线上交流 | 教师:提示本课重点:阳明学思想如何促成西乡隆盛的明治维新功勋。 学生:组内自主探究,讨论。 | ||||
课中 课中 课中 课中 | 前测 | 步骤 | 时间 | 线下学习 线下学习 线下学习 | |
1.通过课堂派后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观看视频后的思考题。 3.让学生发送弹幕:列出前面所学日本阳明学者的姓名及主要思想 | 10 | ||||
讲解 |
2.西乡隆盛生活的时代背景。(结合互动1) 3. 西乡隆盛接触阳明学的机缘,如何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 (结合互动4) 4.日本明治维新的大致历史史实。(结合互动2) 5. 西乡隆盛在明治维新运动中的作用。(结合互动3) 6. 西乡隆盛的“爱国忠孝”和“敬天爱人”思想。(结合互动5) | 45 | |||
互动 互动 | 1.你怎么评价“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观念?(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学生普遍表示要结合时代特征和国家实情评价“忠孝仁义”,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你对日本的倒幕维新运动了解多少?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学生对日本推翻江户幕府、实施明治维新的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也了解倒幕运动的核心力量来源,并能对明治新政府的核心力量有客观的评论。 3.你如何评价西乡隆盛的辞官? (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学生佩服西乡隆盛不肯同流合污的节气,感叹他坚持“爱国忠孝”、“敬天爱人”的初心。 4.西乡隆盛的爱国忠孝有什么局限性?我们可以如何批判地接受? (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学生表示,西乡隆盛的皇国思想需要谨慎认识,爱国忠孝也需要具体分析,应该避免愚忠愚孝,特别要警惕西乡的扩张侵略言论和思想。 5. 你赞同西乡的生死观吗?我们在日常生活可以如何体现呢? (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西乡的生死观是:有事则全力以赴,无事则保重身体。学生表示了大大的赞同,并特别认同平时要爱惜身体,以准备接受考验。 ★适时开启弹幕,让学生参与讨论及补充相关知识。 | 15 | |||
练习 | 1.王阳明提出的“去人欲,存天理”与 西乡隆盛提倡的“灭私奉公”是什么关系?(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王阳明认为:应该去除内心“声、色、货、利”等私欲,才能遵从天理,实现天理;西乡隆盛做到了消灭私欲的“无私”,不求个人利益,不存私念,一心奉公,即全心全意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两者有相同之处。
(学生答题词云显示如下图) 敬天爱人,才能真正做到万物一体之仁。两者都要求遵从天理,敬畏自然,关爱大众,善待天地万物,将世间一切都看作一个整体。 | 10 | |||
总结 | 1.西乡的“爱国忠孝”“敬天爱人”思想促进了他在明治维新运动中的建功立业。 2.西乡强调“事上磨练”的重要性。“去人欲”通过事上磨练来实现。 3.西乡将“无私”作为贯穿其“志”的核心,反复强调。 4.西乡的生死观:遇大事则全力以赴,无事则保重身体以备不测。 5.日本人心中的西乡:道德之伟大,伟大中最善。 | 10 | 线下学习 | ||
平台使用 | 教师:利用平台进行各项口头前测,展开互动。 学生:利用平台进行互动答题。 | 线上 学习 | |||
课后 | 作业 | 西乡隆盛的“敬天爱人” 与 “万物一体之仁”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怎样活用? (学生回答举例见图14) | |||
线上交流 | 学生反馈新问题,在线获得个性化指导。参与线上论坛,发表见解。 |
图14:学生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敬天爱人” 与 “万物一体之仁”
案例3:“三进”试点教学案例:
石田梅岩的商人之道
★背景
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的合理筛选、运用,引导当下大学生对人生与生命精神进行迁移思考。通过阳明心学的中外古今发展过程对比,形成现代青年大学生对阳明心学国际影响的理解,用其积极的理论及思维方式指导自身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更深刻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自己的才华贡献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将文化理解和传播能力训练与育人目标相结合,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自然而然地融人课堂教学任务中,达到“语言知识+专业能力+立德树人”同步提升的目标。
根据《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内容,设定多个主题。围绕理解当代中国,采用隐性融人的方式,由浅人深,按照不同主题,层层递进。同时,教师辅以相关主题的新闻、短视频、图片或影像资料,丰富课堂教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一)课前预习单
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提前制定预习单模板,发布于省平台,便于学生团队分工操作,有利于实现知识梳理、延展思考、实践运用的效果。(如图15)
图15:《石田梅岩的商人之道》学生预习单示例
从预习单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前对本讲知识点进行了记录和梳理,并且对课本知识与中国现实的关联性进行初步思考,带着思考的成果和残存的疑问进入课堂学习。
(二)课中讲解
课堂讲解分5个板块开展,知识讲解包括:一、石田梅岩简介;二、商人之道;三、万物一体之仁;四、商人的作用等前四个板块,讨论和延伸主要围绕第五点“与中国的联系”展开,凸显“理解当代中国”。如图16所示。
图16:《石田梅岩的商人之道》课堂讲授重点
课堂讨论时,学生重点阐述石田梅岩的思想与当代中国之间的联系,讨论的维度多元,从儒学渊源、道德建设、绿色环保、节俭廉政、中外差异、以古论今等维度表达了大学生的思考。图17展示了小部分学生观点。
图17:学生阐述石田梅岩思想与当代中国的联系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延续课堂讨论的主题,请学生从现代中国现实中寻找商业美德的案例,结合石田梅岩的思想内容,进行资料查找和观点凝练,突出万物一体之仁思想在商业中的体现和活用。图18为学生作业示例。
图18:学生作业示例
六、特色及创新
(一)课程特色
教育即生活,思政在身边:(1)选择与学生距离近、兴趣浓的内容板块进行教学内容扩展和重组,从内容吸引学生的参与,实现课程的知识目标。(2)借助手机朋友圈等融入生活的智慧教育手段,让学生从心出发强化思考、深化运用,实现课程的能力目标。(3)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内化成学生的精神营养和正能量来源,实现课程的素质目标。
“有温度的”课程思政线上教学转变公选课堂生态:改变公选课历来不受师生重视的现状,巧妙引导学生运用手机实现线上深度学习,是公选课生态的大转变。
侧重育人效果的评价方式带动深度学习:评价方式除了“量”上的多样化、精细化、客观化,更注重“质”上的思想性、前沿性与时代性,促使学生加大精力投入深度学习,最终实现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素养的提高。
图19:课程特色
(二)创新点
内容创新:不仅要求学生把握中国阳明心学的基本思想及历史文化影响,更要求学生掌握阳明学的国际化发展。学习日本阳明学的发展及意义,要求学生思考中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对象创新:以往的教学项目容易忽视选修课受众较多的特点。《阳明心学在日本》作为专业选修课试点,探索提升学生素养的良方,将为大量选修课学生和教师提供成果受益。
七、教学效果
(一)课堂育人效果
主题贯穿式育人课程《阳明心学在日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融入人文关怀、情感交流和心理疏导,将网络平台“冷数据”转换为有温度、有情怀的“暖教育”。实现了育人的“精准滴灌”,充分挖掘隐形思政基因,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将思政之水注入学生的心灵,起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见图20。
图20 课程整体育人效果
课程结束后,主讲教师利用问卷星开展学习者感受调查,了解授课效果,顺应学生需求持续改进授课方式,调整授课内容。从图21-25的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学习和互动中,对教师讲授内容和互动环节好评最多;对课程内容安排的比例表示满意,对利用课程知识指导解决现实问题的互动方式特别拥护,并乐于将本课程推荐给其他同学。
图21 学习本课程最喜欢的部分构成比例
图22 对课程内容分配的满意度调查
图23 课程参与最开心、最认真的环节调查
图24 课程印象深刻度调查
图25 课程推荐度调查
(二)课程建设成效
2018年开设《阳明心学在日本》课程
2018年获批“阳明博雅学堂——阳明心学在日本的传播于发展”课题研究
2019年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结题优秀
2019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国大学MOOC平**成三轮SPOC课程
2020年获浙江省“互联网+教学”优秀案例二等奖
2020年获宁波市“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专题论文三等奖
2020年获校级疫情期间优秀教学案例、校级疫情期间优秀线上教师
2021年,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建设SPOC课程、MOOC课程,五期MOOC辐射高校累计已达42所
2021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已结题。
2021年教材《阳明心学在日本》在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2021年获浙江省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
2022年获校级第二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2022年论文《“身教”与“身学”——中日阳明学的教育启示》发表于《继续教育研究》(2022.10)
2023年论文《终身德育视域下的课程思政长效机制建设研究》发表于《教书育人》(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