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生物与环境学院
俞超(负责人)
一、课程概括
生物药物分析是应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及技术,围绕药物质量控制,研究化学合成药物或结构明确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剂质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培养从事生物药物质量管理和药品化验等岗位人才。生物药物分析是我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共5学分,60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48学时。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等国家的战略部署,新药的不断创新和治疗方法的更新换代,我国正在实现从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转变,中国创新药不断地走向世界。生物药物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药物分析工作者需要具有严谨、细致、认真的专业素养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设置“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和德育的双重目标,是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法制意识,能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总结药物性状、鉴别和杂质检查的原理及方法;详述芳酸类、芳香胺类、杂环类、维生素类、甾体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列举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种类和特点,概括生物药物的质量检验程序与方法。
(二)能力目标
应用理化法、色谱法、光谱法综合分析药物生产研发所用原材料、成品制剂,熟悉药品取样、分析、报告撰写等检验工作流程,熟练开展生物药物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具备从事药物设计开发与生产管理所需的自主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三)价值目标
遵守药物设计开发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制度,具备生物制药行业的科学伦理观和敬岗爱业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思政元素
在我国医药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本课程思政内容涵盖职业认同感、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意识等,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爱国主义、政治认同、时代责任。渗透我国医药政策、国家战略,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认识到自身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2)探索创新精神,新药研发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在创新药物研发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职业道德、敬畏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药物安全放在首位,尊重数据,实事求是,提升职业素养和学术道德。
具体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的思政元素
素材挖掘 | 目标 | 思政元素 |
1)“绪论”中药物分析课程的性质核心为“药品质量”,药品质量与人民生命息息相关,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提出“健康中国”理念,药学工作者责无旁贷;2)收集药品质量案例,例如“毒胶囊”等假冒伪劣药品伤害人民健康的事件,从反面教育学生,把关药品质量,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 | 健康中国,医药护航:通过药物分析课程学习,树立“药品质量第一”的观念,培养学生爱国顾家、忠诚守职、责任担当的意识 | 家国情怀 |
1)“绪论”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发展沿革,既是药品质量标准发展史,也是人文史,凝聚无数药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2)我国药物分析奠基人安登魁,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平易近人,是学生学习的楷模;3)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团队故事及其他人文素材 | 以人为本,榜样力量:课程融入药物分析领域先辈故事,培养学生“医者仁心”素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人文素质 | 人文素养 |
1)在理论课各章节,介绍药品质量分析新方法、新技术,启迪学生对科学的崇尚,对真理的追求,树立善于发现问题、攻克技术难关、不断创新精神;2)在实验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规范操作,认真观察现象,实事求是,总结和反思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 崇尚科学,求真务实: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课程围绕药品质量分析方面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启迪学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敢于钻研、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 科学精神 |
1)利用本课程校内SPOC平台线上预习、拓展知识;2)查阅万方、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文献;3)关注药物分析相关学术期刊进展;4)浏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官方网站;5)要求采用思维导图总结每章内容 | 学无止境,博学广闻:引导学生课外学习药物分析的意识和方法,采用思维导图总结每章内容,线上线下结合拓宽视野,使学生由“被动输入”转化为“主动输出” | 深度学习 |
1)课前进行考勤,课中强调纪律,课后督查作业,督促学生形成自律习惯;2)开展药品质量案例教学,养成学生遵守职业道德,珍爱生命的意识;3)在实验教学中,强调爱护仪器、仁爱之心、耐心细致、宽容、失败等;4)在期末考试辅导中,强调诚信守纪 | 品学兼优,全面发展:通过生物药物分析课堂纪律、活动开展、考试诚信及案例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遵纪、有爱心、宽容、乐观、平和、谦逊、守信、智慧”的健康人格 | 人格发展 |
1)常规实验,严格训练基本操作能力;2)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设计方案,培养综合能力;3)参与药物相关的素拓项目、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 磨练技能,开拓创新: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及科研小组训练,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严谨求实的实验态度,练就过硬操作技能,创新思维,积极进取,创新发展 | 实践创新 |
四、设计思路
建立完善的、全面的、能够真正立德树人的课程思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从专业特色和课程特点出发,通过梳理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点,挖掘系列课程思政素材,构建了一套融合体系(见图1)。通过构建课程思政“师生融合”“纵向融合”“横向融合”体系,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协同育人机制。
师生融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相长。教师在分析案例时,可将自己成长成才的阅历、为人处事的原则、长期积累的经验与学生分享交流;课外利用微信、QQ群与学生进行沟通,形成尊师重教的融洽师生关系,以及课堂活跃、勤奋好学的学习氛围,达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效果。
纵向融合:遵循教学规律,从理论和实践两条线平行进行课程思政融合。在理论课教学中,通过穿插介绍典型人物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如介绍我国药物分析奠基人安登魁治学严谨、精益求精、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优良品质,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药品质量案例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在课程知识点中切入思政素材,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担当、珍爱生命等意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拓宽视野、博学广闻。在实验课教学中,强调严谨的实验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强调团队意识、磨练技能精神;激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横向融合:按照学期学习时段,从开学初第一堂课入门、期中小结反思到期末总结考试,课程思政融合的规律有迹可循。当学期过半,教会学生进行期中反思,学会了什么、什么学不会、下一步怎么学等问题,为下半学期的学习理清思路、调整方向;期末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倡导诚信考试,进行正确看待成绩等思政教育尤其重要。
图1 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思政融合体系
五、实施案例
这一章节,教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分为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课前教师在SPOC线上平台上发布录制好的蕴含课程思政教育的微课视频——《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采取讲授式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在SPOC线上平台上发布知识拓展小视频——青霉素的前世今生,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中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小故事了解抗生素的发展史,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课中的知识导入环节,教师展示了一篇论文《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分析我国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比例,揭示抗生素滥用现状,引导学生就“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这一话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抗素类药物的兴趣。课后发动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社区开展“安全用药保健康,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图2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章节思政所用的论文和视频
案例2:典型药物的鉴别实验(实验)
生物药物分析实验课将SPOC线上平台,与问题为导向的PBL线下教学有机衔接,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模式。课前教师提出情景问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课中学生开展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课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小组互评。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在理论课中讲解完药物的鉴别相关知识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三瓶药物,分别为水杨酸、阿斯匹林和对氨基水杨酸钠,但其标签掉了,该如何区别?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考查学生如何鉴别这三种药物。实验课前,学生分组到图书馆查阅药典及数据库,查阅与收集水杨酸类药物的结构性质和分析技术等文献资料,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小组任务单,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勤于思考、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精神。实验课中,教师讲解实验内容和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实验试剂、仪器安全及紧急事故处理等安全意识。分组实验验证自己组的实验设计中,教师巡视实验进展,并与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完成实验后,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实验结果、讨论原因,提高学生沟通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3 “典型药物的鉴别实验”中教师巡视及学生实验汇报
六、特色及创新
(一)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情感目标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了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互相融合和渗透的教学模式(图3),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自学汇报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并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具备提高药品质量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4教学方法与情感目标
(二)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药物分析实验形成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行业应用和学科研究实验组成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全程参与、虚实结合、自主开放”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过程首先培养学生的生物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能,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养成规则意识;其次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生物药物质量评价能力和探究精神。基础、综合类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药典独立、规范的完成药品质量检验,撰写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深刻认识检验工作与人民用药健康的关系。行业应用和学科研究实验重点训练学生研究思路,并且通过小组实验、结果讨论和论文撰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实践品格。从理论到实验的教学,更多赋予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也是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体现,从而吸引学生对生物药物质量关键属性开展深入探讨,立志研究普惠良药。
七、教学效果
(一)思政教学效果的学生评价良好
从学生自身获益的角度考虑,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有利于提升学生个人品德与思想意识。在调研中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在课程思政目标的各个方面均有所提升,其中对于职业素养、安全用药和政治认识的认可均达到60%以上。
对2021—2023年各学期《生物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收集共642名学生(2021年共计282名,2022年共计198名,2023年共计162名)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肯定性评价依次为80.5%(2021年)、88.9%(2022年)、94.3%(2023年),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