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生物药物分析(俞超)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10

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生物药物分析

学院

生物与环境学院

负责人

俞超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生物制药20

微课章节名称

1.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2.芳香胺类药物的分析

3.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水杨酸类典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二)知识点2:苯乙胺类典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

(三)知识点3:抗生素药物的用途及特点。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新工科”建设内涵,本课程培养目标为:围绕一线生物药物生产的实际需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方法,讲授药物分析的基本任务,典型化学药物及生物药物的鉴别、杂质检查、含量分析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理化法、色谱法、光谱法综合分析药物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成品制剂的技能。

1. 知识目标

总结药物性状、鉴别和杂质检查的原理及方法;详述芳酸类、芳香胺类、杂环类、维生素类、甾体激素类、抗生素类药物的结构、理化性质;列举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种类和特点,概括生物药物的质量检验程序与方法。

2. 能力目标

应用理化法、色谱法、光谱法综合分析药物生产研发所用原材料、成品制剂,熟悉药品取样、分析、报告撰写等检验工作流程,熟练开展生物药物的质量检验工作,并具备从事药物设计开发与生产管理所需的自主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交流沟通、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3. 价值目标

遵守药物设计开发与生产管理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制度,具备生物制药行业的科学伦理观和敬岗爱业职业道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知识点1(水杨酸类典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的课程思政目标:

1)介绍阿司匹林的发现,培养学生科学创新意识;

2)介绍阿司匹林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2.针对知识点2(苯乙胺类典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的课程思政目标:

1)举例从含麻黄碱的新康泰克中提取**的反面案例,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珍爱生命、勿入歧途。

2)举例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事件,警示学生滥用药物的危害,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底线。

3.针对知识点3(抗生素药物的用途及特点)的课程思政目标:

1)展示论文《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用药安全的理念

2)分析我国地表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种类和比例,揭示抗生素滥用现状,激发学生宣传安全用药的社会责任感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水杨酸类典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阿司匹林的发现;(2)阿司匹林的的应用

教学案例:公元前约300,古希腊人发现柳树皮具有止痛的效果;《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布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除了可以治疗头痛以外,在生活中也有让你意想不到的妙用,如:去头屑、治疗粉刺、消灭真菌、活化土壤等。

教学延伸:水杨酸、对氨基水杨酸钠等其它芳酸类药物的应用。

教学总结:芳酸类药物种类多、用途广。


(二)针对知识点2(苯乙胺类典型药物的分类及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苯乙胺类的结构与性质;(2)苯乙胺类典型药物的介绍。

教学案例:从含麻黄碱的新康泰克中提取**,6款含“麻”的感冒药转为处方药。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大剂量用在猪饲料中可以减少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对人体有害,“瘦肉精”在我国已经禁止用于动物饲料中。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快速检测方法。

教学延伸: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方法

教学总结:苯乙胺类药物用途广泛、检测方法多样。


(三)针对知识点3(抗生素药物的用途及特点)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抗生素药物的特点;(2)抗生素药物的分类。

教学案例:国内核心论文《中国地表水环境中药物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进展》一文中,对中国地表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现有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别从存在特征、地理分布、主要来源和迁移转化四方面分析讨论了地表水中的抗生素、激素、消炎止痛类药物,揭示PPCPs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及其对水环境安全构成的潜在风险。“中国河流抗生素地图”中可以看到,与洞庭湖、淮河、长江等流域相比,珠三角的抗生素排放总量虽然低于以上几个流域,在全国只属于中等水平,但单位面积排放密度在全国58个流域中属于最高等级,达到70.3-109千克/平方公里·年。珠江流域中,浓度最高的抗生素是阿莫西林,达到3384纳克/升,其次为氟洛芬(2867纳克/)。诺氟沙星、青霉素等另外5种抗生素浓度也较高,均高于1000纳克/升。

教学延伸:抗生素药物的质量分析

教学总结:抗生素药物种类丰富、用途广泛,但存在滥用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课程实施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前:课前教师在校内SPOC平台上,发布本章节相关的微课、资料、视频、自学视频等,学生开展线上预习。

课中:课中运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开展签到点名,并开展本章节的预习测试,考查学生的预习状况,总结错题中的知识点。教师举例有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渗透思政。针对本章节的知识难点重点,教师进行讲解,与学生交流互动。

课后:学生在校内SPOC平台上完成本章节测试,并在网上进行生生、师生交流,完成课程相关的素拓项目、科研项目等。

五、特色及创新(300字左右)

(一)特色

围绕着生物制药行业的实际需要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程内容模块设置既有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生物药物分析知识体系特点,又在递进式技能培养中突出对药物分析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核心,与知识融合、与团队融合、与教师融合的特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具有教学智慧化、学习个性化、评价精细化的特点。

通过建立一体化的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等,更好的体现了新工科 “前沿技术引领性”、“学科间交融性”、“知识体系多样性”、“人才培养创新性”内涵。

(二)创新点

1. 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渗透情感目标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了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互相融合和渗透的教学模式(图1),在案例分析、问题研讨、自学汇报过程中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并能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具备提高药品质量所需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与情感目标

2. 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药物分析实验形成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行业应用和学科研究实验组成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采用“全程参与、虚实结合、自主开放”教学模式。实验教学过程首先培养学生的生物药物质量检验分析技能,严格遵守实验规范,养成规则意识;其次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生物药物质量评价能力和探究精神。基础、综合类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按照药典独立、规范的完成药品质量检验,撰写原始记录,出具检验报告,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深刻认识检验工作与人民用药健康的关系。行业应用和学科研究实验重点训练学生研究思路,并且通过小组实验、结果讨论和论文撰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实践品格。从理论到实验的教学,更多赋予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也是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体现,从而吸引学生对生物药物质量关键属性开展深入探讨,立志研究普惠良药。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