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环境管理与环境法(王佩儿)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10

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环境管理与环境法

学院

生物与环境学院

负责人

王佩儿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选修课

授课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二年级、

环境工程专业三年级

微课章节名称

第一章 环境管理学概述

第二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环境管理的任务

1)思想观念层次;(2)社会行为层次;(3)物质流动层次。

(二)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

1)持续性原则;(2)公平性原则;(3)共同性原则。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高素质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能够详述环境管理的产生原因、目标,比较分析三大主体在环境管理中各自所起的作用、相互联系以及各类环境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差异。熟记我国环境法体系组成,掌握环境法律法规查找途径;(2)能力目标:能够综合应用法律、政策、技术等环境管理和环境法的相关知识点,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教学案例以及实际环境问题的解决策略。课外查阅文献资料、自我学习、合作学习、领导、组织和沟通表达能力等得到锻炼和提升;(3)价值目标:学生个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法制观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进步意识、环境管理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具体思政目标

针对知识点1(环境管理的任务)的课程思政目标:(1)培养家国情怀;(2)提升社会责任感;(3)树立专业自信。

针对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的课程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社会责任感。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环境管理的任务)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转变环境观念;(2)调整环境行为;(3)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4)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教学案例:叶文虎老师在北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党的十七大、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教学延伸:课外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环保内容。

教学总结:结合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阐述讲解环境管理主要任务,让学生了解国家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决心和行动方向,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管理与国家宏观战略之间的关系,也从中明白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及作为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伟大使命,同时增强专业自信。

(二)针对知识点2(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原则)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2)公平性原则:机会选择的平等性;(3)共同性原则:全球共同联合行动。

教学案例: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20239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的实践》及有关视频。

教学延伸: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真正落实的思考。

教学总结:结合中国消除贫困、高质量发展的实例讲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际应用,使学生了解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世界可持续发展道路中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彰显的大国担当,培养学生的爱国热忱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课前:上一章重点内容回顾或作业难点讲解。

课中: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视频赏析、课堂研讨、雨课堂做题等结合。

课后:moodle测验、温习巩固、预习任务。

五、特色及创新

(一)课程特色

本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核心课、环境工程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涉及管理学和法学基础等,有偏文科的特征,与其他传统、经典课程相比,环境管理和环境法是一门比较新的且仍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课程,特别是在人类目前解决环境问题的实践中,环境管理学、环境法学的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更新变化,因此课程所选用的教材和参考书变更相对较快,教学内容也在做相应更新。

(二)改革创新点

1思政内涵贯穿全课程

结合本课程特点,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始终贯穿以生态文明教育和法治教育为主的思政内涵主线,每一章的教学内容都有机融入了思政元素。

2思政形式多样

在本课程思政的实际教学中,合理地处理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摒弃 “灌输式” 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互联网+”的影响力,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包括图片、视频等在内的多种形式,把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见下图)。例如,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现大自然的壮美、污染现场的触目惊心、污染治理的巨大代价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作为环境专业的学生所担负的伟大使命。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适时穿插一河一策、机动车“炸街”行为等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对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的思考与辩论,如消除贫困与保护环境的冲突问题、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问题等,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其专业学习兴趣。推荐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部”、“绿色浙江”等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国内外环保动态,并通过校园垃圾分类管理小组研讨主题的设计与参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竞争意识、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