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优秀微课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4-06-26浏览次数:10

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计量经济学

学院

商学院

负责人

郑秋红、陶海飞、李浩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金融学、金融工程二年级

微课章节名称

1.多元回归与主次矛盾

2.总体回归与样本回归---整体与局部的辩证

3.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中的现象与本质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1)多元回归的建模动机;(2)多元回归的模型形式;(3)多元回归的模型解释与意义。

(二)知识点2:(1)样本数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从“样本”推断“总体”的计量建模思路和方法;(3)总体回归模型和样本回归模型的联系与区别;

(三)知识点31)相关关系的局限性;(2)回归关系的因果属性;(3)回归方程中的变量设定原则;(4)回归方程的建模步骤。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1)专业知识学习上。系统性学习计量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模型的设定、数据的搜集与处理、参数的估计、模型的检验与修正、模型结果的应用等等。训练学生的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表现为研究命题的科学性、量化方法运用的合理性、研究结论的思辨性及其对模型研究局限性的科学认识等。

2)价值观传递上。课程本身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非常适合传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等正确价值观。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主动探索求知、多角度和批判性地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不盲从权威等方面的科学价值观。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知识点1(多元回归)的课程思政目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次矛盾

2.针对知识点2(总体回归与样本回归)的课程思政目标: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

3.针对知识点3(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的课程思政目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多角度和批判性地认识和解决经济问题、不盲从权威等方面的科学价值观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多元回归)的教学设计

本节微课的关键在于从一元回归如何自然过渡到多元回归,这其中包括从认识论层面而言,经济变量演化的多因素影响力;从方法论层面而言,如何识别变量演化过程中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

Step1-回顾一元回归模型的形式,指出一元回归在挖掘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量化性的相关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重要作用。

Step2-提出两个个问题:现实中,经济变量的运动往往受多个因素影响,一元回归不能处理怎么办?多个因素中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如何识别?

Step3-自然联想到唯物辩证法中的主次矛盾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列举一些俗语和成语来说明这一事实。

Step3-提出多元回归模型,正是计量经济学中刻画经济变量变化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重要途径。给出多元回归模型形式。入。

Step4-导入商品需求与商品价格、人们收入之间关系的案例。这个案例在经济学中是一个普遍问题。通过模型设定、数据跟进、高维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得到了两个因素都对商品需求有重要影响,但价格更加重要的经济学结论。

Step5-导入消费支出与收入、消费习惯关系的案例。这个安利是从一元回归中的支出-收入模型过度而来,通过模型设定、估计和解释,得到了消费习惯对消费支出的关键作用。进而回顾了著名的消费棘轮理论和司马光的俭奢论断,指出西方经济学结论与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不谋而合;并证明了养成理性科学的消费习惯的重要性。

最后从全面性、重点性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辩证关系,总结了多元回归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二)针对知识点2(总体回归与样本回归)的教学设计

本节微课采用“问题导入-知识点介绍-成语典故启发-辩证唯物主义思政融入-案例模型演示-方法论启示和总结归纳”的研究设计思路,运用问题导入、逻辑思辨、案例演示、总结归纳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将“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哲学思想融入“总体回归和样本回归”这一课程章节的教学过程。

Step1-通过“研究对象无法全部观察”这一问题引入,提出“从样本推断总体”的计量建模思路和方法论原理,介绍总体回归和样本回归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Step2-引入两组相互冲突的“成语典故”,引发学生对“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思考,包括“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侏儒一节”以及“一叶障目、坐井观天、盲人摸象和管中窥豹”等。

Step3-深入阐释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哲学原理,包括“整体由局部组成,并通过局部表现;整体不等同于局部,整体功能往往大于局部功能之和;整体和局部是辩证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等。

Step4-导入计量建模案例,根据“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原则,对比分析不同的样本回归参数和总体回归参数之间的关系、误差大小及其收敛性特征,深化学生对总体和样本回归关系的认识;

总结和归纳相关知识模块的方法论启示。一是养成“从局部到整体”的计量建模思路和方法,善于探究思考,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炼事物的共性规律;二是遵循“科学抽样”原则,学会从有效的局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的性质或发展规律。

(三)针对知识点3(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的教学设计

在利用数据来研究变量间的回归关系时,现实中的数据代表了一定现象,而利用计量模型去挖掘现象之间的回归关系,就是我们探索的事物的本质。

Step1-通过回归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因果关系不等于相关关系。通过举例说明,从表面现象——数据上来看,具有相关相关关系,但实际上却没有因果关系。说明认识世界的途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Step2-通过案例说明:回归关系中的因果不能倒置,否则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说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思考反复论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Step3-通过举例说明:表面看起来没有关系,但通过数据发现的回归关系,需要进一步论证和分析,有可能是未发现的深层次的关系。说明表面现象中看起来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有可能存在我们未发现的联系,在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中,不能轻易忽视。

总结数据关系的表象给计量模型挖掘经济变量关系本质带来的困扰,指出因果关系在回归模型中的至关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将学生对每一个具体知识模块的学习,分为学前、学中和学后三个环节:学前学生先搜集知识背景资料,通过SPOC在线学习了解知识点背景、掌握核心理论、搜集模块课题数据;学中通过课堂翻转,根据在线学习的反馈,理论详讲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导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脉络,案例研讨开拓学生视野和训练学生计量分析能力,软件实验训练计量模型的络,案例研讨开拓学生视野和训练学生计量分析能力,软件实验训练计量模型的工具实现;学后通过知识点测验检查理论掌握情况,自主课题研究提升学生学术研究和知识应用能力,课题研究衍生到毕业论文、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

a)课前预习引导

引导学生加强课前预习和自主性学习,提前发布相关章节的微课思政视频等网络专题学习资料,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教学内容;在微助教事先发布主题讨论,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够结合自身实践思考提出问题,参与主题讨论。

b)课中学习交流

在课堂上主要通过“知识点引入-案例启发或成语典故介绍-教师提问—专业知识点讲授-典型模型和方法论演示-师生互动研讨——教学中介”等教学流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合,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思想融入课堂专业知识教学活动

c)课后巩固提升

课外加强moodle、微助教和钉钉群等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共享和师生交流,采取多元化教学评价考核方法,多方位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设立学生建模合作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合作研讨和分工协作等方式,加强对课堂知识点的实践运用,在小组互助合作中进一步领悟课程思政思想;鼓励学生参加计量研究相关的学科竞赛或专题比赛,让学生学以致用。

五、特色及创新(300字左右)

1)充分挖掘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在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训练学生能全面地、运动地、辩证地看待经济金融问题,善于通过模型与结果分析,区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现象与本质。

2)善于用案例研究来展现计量方法的强大功能。《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三大学科的交叉,作为文科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对学生而言还是很有挑战度的。通过案例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

3)课程实现知识精讲,直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微课作为“互联网+教学”重要载体的特征明显,但其相对较短的教学时间就对我们实现课程精讲提出了较高要求。课程组经过去枝减叶,梳理出知识点主干,以知识应用为主要目标,结合大量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内容精讲。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