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 国际贸易实务(附课堂视频) | ||
学院 | 商学院 | 负责人 | 焦百强 |
课程性质: | 专业必修课 | 授课对象: | 国贸、国商专业大二学生 |
微课章节名称 | 1.信用证与企业信用 | 2. CIF贸易术语与职业素养和法制思维 | 3.原产地证书与RCEP的战略意义 |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信用证:信用证的产生背景、含义与特点;信用证案例分析;信用证运用与总结。
(二)知识点2——贸易术语:贸易术语之于外贸业务的重要性;CIF贸易术语基本知识点;CIF贸易术语案例分析;贸易术语运用与总结。
(三)知识点3——原产地证书:宁波港的历史演变;海上丝绸之路与原产地证书;原产地规则;RCEP及其战略意义。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基于本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主要为中小外贸企业的外贸业务员、跟单员、单证员、货代员等岗位,学生的业务能力不仅关乎公司业务的法律和规范问题,更重要的还关乎国家尊严、国家利益和家国情怀,需要培育职业精神、法制思维和民族自豪感。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点,遵循学生具体学情和认知规律,确定了“从国贸人到逐梦人”的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六融合”育人模式,构建多元立体的思政元素融入体系,运用显隐结合的方法,与思政课程协同,为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素养、价值观塑造提供基础和有力支撑(见图1)。
通过本课程的开展,达到以下育人目标:
1、培育“国贸人”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遵守国际法、国际条约、国际贸易惯例、国内法和风险意识、规则意识培养、诚实守信杜绝欺诈的道德养成;
2、内化核心价值观,通过贸易政策及制度分析,达到国家认同、政策认同与合作共赢理念内化,具备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热衷专业奉献社会;
3、深化国家安全意识、民族自尊自强意识,通过自主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及国家贸易政策的解读,强化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情怀,建立民族自豪感,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国梦的雄心壮志。
图1 课程目标、任务目标与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协同融合图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信用证的课程思政目标:重视企业信用,遵守法律框架
2.针对贸易术语的课程思政目标:形成职业素养,培养法治思维
3.针对原产地证书的课程思政目标:关注经贸热点,培养家国情怀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信用证)的教学设计(见视频1)
教学内容:信用证结算的三个特点:开证行付首要付款责任、独立的法律文件、纯单据业务,引申出开证行业务程序的基本出发点,买卖双方相互不信任,进一步说明商业风险的普遍性和商业信用的脆弱性。
教学案例:1、通过信用证结算中“信用”一词引入,采用央视2021年公布的98.24万企业失信名单新闻视频导入,介绍信用证产生的背景和作用,强调企业信用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2、利用外贸业务中的信用证业务案例,结合基本知识点深入分析开证申请人、受益人、开证行的立场和思维方式,理解信用证开证行付首要付款责任和纯单据的内在涵义。3、用2020年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的案例进一步提升同学们对于企业信用的重视。
教学延伸:强调征信体系建立对于企业规范运营和企业信用的重要意义。
教学总结:总结和归纳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本质及其现实启示。一是掌握信用证结算方式的本质和关键点,在适合的业务中合理使用信用证,规避信用证使用中的陷阱和风险;二是充分认识企业信用对于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诚信经营,守正创新,开拓进取。
(二)针对知识点2(贸易术语)的教学设计(见视频2)
教学内容:掌握Incoterms 2020中CIF贸易术语的基本含义,能够运用基本知识点开展案例分析,并能灵活运用。结合如下问题:CIF贸易术语风险和费用划分界限分别是?CIF贸易术语是装运性质还是到达性质?如何理解CIF贸易术语属于象征**货?采用雨课堂弹幕和学生提问的方式开展互动式学习。
教学案例:1、结合“贸易术语-商品价格-合同-外贸业务”的逻辑关系,指出贸易术语与外贸业务的关系,结合合同分析外贸人的职业素养和法制思维与处理贸易争议的重要性。2、利用实际中的贸易案例进行分析。结合外贸业务流程复杂、环节琐碎、贸易争议频出的特点,利用实际业务中的案例供同学们分析,让其抓住繁杂头绪中的重点,利用专业知识和法律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反向印证掌握专业知识和法律条文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专业素养形成与法治思维的养成。
教学总结:进一步提炼本节课的思政元素:职业素养和法制思维,强调外贸专业知识学习不容忽视,法制社会必须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律,从而维护企业正当的社会经济权利。
(三)针对知识点3(原产地证书)的教学设计(见视频3)
教学内容:突破传统,将外贸课堂拓展到宁波博物馆,利用博物馆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和宁波港近现代发展演变专题展馆,讲述外贸单证中重要单据之一——原产地证书的作用、分类、认定和签发机构,自然联系到当前经贸热点RCEP及其原产地规则,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古代文明和当前经贸战略,培养学生关注经贸热点、政策和国家战略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教学案例:结合博物馆中宁波古代贸易展板,从宁波对外贸易的遗址和主要产品-瓷器讲述原产地证书的作用、分类、认定和签发机构,自然联系到中国通过8年艰苦谈判、2022年1月1日开始正式生效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其原产地规则。
教学延伸:自然联系到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贸易公司的挑战,讲述RCEP对于中国和亚洲区域贸易的战略意义,对于中国外贸企业、外贸工厂的重大机遇,引发同学们对于经贸热点问题的思考,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
教学总结:作为未来的希望和建设者,要不忘历史,以史为鉴、以史为师、以史明志、以史明理,立足当前,把握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个人分阶段目标,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课前: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学生通过观看中国大学MOOC视频学习基本知识点,掌握各章节基本框架、知识体系和重点知识。课堂上不再全部重复基本知识点的讲述。
课中:课堂上,教师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通过知识点提问(问题式学习)和贸易案例分析(精选案例),提炼知识点和课程思政元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后:根据课堂内容及时布置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经贸热点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同时,积极拓展教学场景,增强学生对外贸业务的直观认知,激发学习热情和创业动机。
五、特色及创新
1、合理融入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在法律体系中,培养学生理性、客观、冷静地对待贸易争议和**,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利用外贸人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善于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律武器,揭示纷繁复杂贸易案例中的主次矛盾,灵活解决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2、善于用案例分析与经贸热点来强化外贸业务的专业知识。《国际贸易实务》是集法律、贸易、营销、谈判、沟通、实操于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经贸热点、贸易政策,可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辨精神,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
3、拓展课堂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操动机。利用宁波的港口优势,带领大家到博物馆、港口、集装箱堆场等地开展实地教学,增强学生的城市认同感,激发学生从事外贸业务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