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听力(三)》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外语学院
朱秀丽
一、课程概括
《日语听力》系列课程是浙江万里学院日语系面向日语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必修实践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运用预测、联想、推理等认知能力,抓住有效信息实现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地应答,实现日语语言环境的沟通和交流。
《日语听力(三)》是针对日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实践课,强调通过实践运用提高日语听力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将日语语言文化知识与实际语言活动相结合,为培养日语交际能力、口译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自2015年开始探索基于Moodle平台的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至今已经运行4轮,正在进行第5轮。2014年以来,课程依托学校推行的Moodle平台,搭建在线课堂,与线下教学相互融合、相互补充;2020年2月,课程依托MOOC平台,建设独立SPOC课程,并在校内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1年确定为校一流建设课程,2022年确定为浙江省一流建设课程。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课堂教学改革1项,“2019年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发表课程教学相关论文2篇。学生在日语配音比赛、演讲比赛获得佳绩,展现了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听说语言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
课程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日语听力能力、在实践中养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批判精神、沟通合作、坚韧意志等人文品质。
知识目标在于掌握初级、中级日语词汇、语法句型等基础语言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
能力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四力”:日语听力能力、“读、写、说”等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价值目标在于养成“自立・合作”的学习精神和习惯,塑造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沟通合作。倡导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融合发展,形成“活动、探究、创造、表现”的课堂共同体。
三、思政元素
课程按照主题从教材中提炼德育元素,包括“礼节”教育、社会责任、服务意识和民族品牌、审美、时间意识、理想和信念;道德、个性和自由、规则意识、健康生活习惯;感恩之心、环保意识、婚姻观、创新精神等等。
思政教育通过多元方法切入。一是融思政与知识教学,如依托听力新闻事件、会话人物的观点、生活事件、文化视频等,进行“思想文化小火花”的碰撞,设置讨论、问卷调查、投票等环节,激发学生思考、表达思想,在互动开放的氛围中实现“价值引导”。二是融思政与学生实践行为,开展“学生小助教”活动,在活动实践中教师“言传身教”传递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学生间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切实体会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等精神,实现德育教育。
课程挖掘教材《新经典日本语听力教程》第三册教材所渗透和体现的中日两国的文化、价值观等课程德育内容,梳理整合如下:
德育元素 | 知识载体 | 具体章节 |
跨文化交际中的利益礼仪 | 宴会の席次;カルチャーショック;異文化交流会;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能力の要素;非言語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 1.1,1.2, 2.1,7.1,7.7 |
婚姻与家庭 | 国際結婚;結婚式の歴史;「核家族」の問題点;男女意識の差;家族の意味;子育て;シングルマザー | 2.2,7.2, 7.7,8.1, 8.2 |
人与自然 | ゴミの分別;4R活動;地球温暖化;クールビズ;大気汚染;エコライフ;日本三景;世界自然遺産 | 4.1,4.2, 5.1,5.2, 5.7 |
教育与终身学习 | 教育の原点;家庭教育;子供の躾;虐め問題;就職や面接;動物から学んだ事;生涯学習;他人から学んだ事 | 11.1,11.2, 11.7,12.2, 12.7 |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 着物の歴史;代表的な日本料理;日本の伝統スポーツ;温泉 | 6.1,6.2, 14.1,14.2 |
自我修养的提升 | 言葉知識;新語と流行語;若者言葉;生命への理解や親しみ | 13.1,13.2, 13.7,15.1 |
如何平衡工作与休闲娱乐 | 日曜大工;スポーツ観戦;楽器;旅行;漫画;映画;コンサート;自然体験と社会性向上 | 9.1,10.1, 10.2,15.7 |
四、设计思路
设计理念一:依托多模态听力教学资源,实施“多模态”课堂教学。 设计理念二:将教学单元设计为“主题、探求、表现”,教师设定核心主题,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活动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 设计理念三:借鉴对分课堂“隔堂讨论”做法,按照“交替原则”开展单元教学。 |
课程以构建“活动、探究、创造、表现”的课堂共同体为目标。
设计理念一:依托Moodle平台建设多模态听力教学资源,实施“多模态”课堂教学。多模态指综合语言、视觉图像、声音及其他符号资源,构建纸质、教学媒体和日常生活文本、事物、事件的理论分析和实践(O Halloran2008)。多模态教学主张利用语音、图片、视频、声音等各种材料和教学手段全面调动学习者的各个感觉器官,使其能够协同运作,共同参与语言学习。研究表明,综合使用多种模态比单独使用听觉模态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设计理念二:将教学单元设计为“主题、探求、表现”,教师设定核心主题,学生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并能相互表现和共享学习的成果。所谓学习,是与作为教育内容的对象世界(物)的接触与对话,是与在此过程中发展的其他学生或教师的认识的接触和对话,是与新的自我的接触和对话。
学习不是个体单独完成的行为。学习是合作的活动。在“学习”的文化中,追求“互惠学习”,积极接受他人的多种意见和认识,并毫无保留地告知自己想法的相互学习。学习是在表现学习、与同伴共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的活动。对话、相互倾听是学习的核心问题。学校是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生的合作,来实现学生独自一人无法进行的学习的场所。在学习过程中应以“主题”为中心开展探究性学习。
设计理念三:借鉴对分课堂“隔堂讨论”做法,按照“交替原则”开展单元教学。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做到“隔堂讨论”,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然后进行有准备的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拓展。交替原则是指三次交替完成3个内容,不是单独一次课一个主题。通过“交替”预设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吸收的时间,教师确认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点,解答学生自主学习无法突破的难点,实现主题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基于上述理念,课程以“主题”为教学单元,依托信息技术与学习支持平台,采用多模态教学法、学生“助教”参与课堂教学、主题“对分交替学习”等教学方法,构建“1+7”分段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
4.1 “1+7”分段式教学设计
将课程教学设计为八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相互联系的教学系统。①学习开始前设计视觉组织图,呈现学习目标及知识和目标的联系,促进整体思维和理解记忆。②运用can-do量表,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觉考查自己的知识及时调整自身学习。③重视知识的应用,采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实现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
4.2 “对分交替学习”主题单元
每个主题单元分2次课交替完成。
4.3线上线下融合式课堂
依托线上平台构建多模态听力教学资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并充分利用线上作业、讨论区、测试等平台功能,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包括音视频的提交、学习难点报告、小组内疑难互助、单元学习汇报、成果展示等。线上学习可以作为线下“导入”“看”“练”“说”等环节的有力辅助。
图1 《日语听力》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五、实施案例
案例1: 教材第4课 保护地球环境
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围绕“保护地球环境”的主题,深入挖掘教材第4课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设计,打造了点+面、知识+实践、教师+学生的学习共同体,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实施垃圾分类、实践环保生活为己任,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单元主题:“地球环境与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標:
了解日本垃圾分类的方法、日本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掌握环境方面常用词汇。
懂得食用大量肉和环境问题的关系。
能力目標:
能听懂文章并梳理出因果关系的流程图。
能听懂日本投弃垃圾的方法和特征。
能听懂环境问题相关的新闻,抓住信息。
能简单表达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活动。
能准确表达食物和环境的关系问题,并发表自身观点。
能具体说明环境保护的对策。
价值目標:
1
能客观评价自身对环境问题的思想认识、反思自身生活的环保程度。
2
能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流程设计:“1+7”分段式多模态教学
八个教学环节的内容、课堂活动和时间分配如下表所示:
课时 | 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室活动 | 时间 |
第 一 课 时 | ①主题导入 | 整体知识概览 明确学习目标 | 教师引导、讲解 | 5-10分 |
②听前热身 | 学习关键词、句 循環型社会、「MOTTAINAI」、「4R」等 | 教师教授 | 10分 | |
③学一学 | 学习重要语言表达 1.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2.如何垃圾分类 | 教师讲解 热身听力 | 15分 | |
课外 | ④自主学习 | 1.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自主学习听力内容。 2.学生小助教进行督促,生生互助。 3.适当补充线上平台资源:“零电费生活的日本人”“可燃垃圾”等音视频 | 学生为主体 练习、影子跟读 | 课外实践听力 |
第 二 课 时 | ⑤听一听 | ★清凉商务运动 ★饮食与环境 | 教师指导下的难点解析 | 20分 |
⑥看一看 | 京都市垃圾分类方法; 日本学生垃圾分类比赛视频 | 拓展视野,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 10分 | |
⑦学生小助教活动 | 聞いて、正しい答えを選ぶ。 ●概要ストラテジーの練習 聞いて訳してみる | 自选1-2个知识点分享,活动思路提前与教师沟通 | 15分 | |
课外 | ⑧做一做 | ★环保生活水平大调查 ★以垃圾分类、环境保护为话题进行会话 ★自选内容朗读、配音等。 | 1总结单元学习 2.语言应用 3.提交线上平台,学生可互看 | 课后实践听力 |
●教学过程
0 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在Moodle平台或钉钉群发布单元主题相关学习资源,发布“环境”相关的调查。如1.如何节电;2.你平时进行垃圾分类吗? 3.你会垃圾分类吗?4.知道“零垃圾”小镇吗?等。引导学生对主题展开“探究”。
1.整体知识视觉图(5-10分钟)
整合教材中属于“环境保护”主题模块的内容,教师呈现整体内容视图、目标、知识和目标间的关联,展示模块内容和目标。做成ppt。要求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及时调整学习。
2.听前热身(10分钟)
①学习关键词:「循環型社会」 「MOTTAINAI」「4R」「ゴミの分別」
②介绍每个关键词,结合ppt图片听音频,促进听力理解。
★「循環型社会」
★「4R」とは「Refuse、Reduse、Reuse、Recycle」の四つの頭文字をとったものです。
★「MOTTAINAI」:「もったいない」とは、物を無駄にして惜しいと思う気持ちを表す日本語です。
③练习巩固:提问请学生回答,目的是对前面所学进行再确认和语言输出训练,提高听说和会话能力。
★问1:「もったいない」一次表现了哪类情感?
★问2:以下日常生活行为中,属于4R活动的哪一种,请连线。
3.学一学(15分钟)
(1)讨论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意在融德育教育于知识。如果
垃圾分类,地球会怎样? 通过因果关系图进行说明。
(2)介绍日本的垃圾分类。结合ppt图片听音频,促进听力理解。要求结合问题,认真听音频,边听边记。
(3)测一测:你会垃圾分类吗?听日语看图片,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
教学PPT展示:
4.学生课后自主听力学习
(1)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进行自主听力学习。
(2)学生小助教检测班级同学自主学习情况,生生互助。
(3)助教小组同学选定助教内容,和教师交流沟通活动思路,教师对内容、语言、活动进行指导,学生完成助教活动准备。
5.听一听:主题听力(约20分钟)
(1)教师指导听力策略和技巧。先给出关键词和句型,让学生预测听力内容。
~~というと、~~がよく聞こえる。
~~対策として、~~を始めました。
~~ために、~~します。
~~を目標として、続けて対策を検討しています。
(2)训练听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听懂主题大意,判断正误。引导学生边听边做笔记,培养学生听取细节、记录要点的方法。
★听写重点词,影子跟读,翻译成中文。
★让学生自主摘录重要语句和词汇,教师再指导,课后录音上传教学平台。
6.看一看(10分钟)
通过多样的视频拓展学生视野,视频素材有京都政府网站垃圾分类视频、 中国垃圾分类视频、 零垃圾生活小镇。教师对视频进行编辑,整合。要求学生边看边记录所听懂的日语。看完后用日语简单复述,或展开讨论,表述感受。
7.助教活动(15分钟)
★学生进行助教活动。教师给予点评、指导和补充,组织好助教活动。
要求注意解题思路和关键语句。
8.做一做:应用(课外自主听力)
★开展环保生活水平大调查
①先听调查问题,每个同学进行选择,对照选择计算得分,自测自己的环保度。
②同学之间用日语进行调查。
③录制调查音视频发Moodle平台
★关于垃圾分类进行会话
①课后分组自编“垃圾分类”相关会话,并录制视频。
②要求同学用日语就“环境”主题展开谈论,课堂展示。来不及展示的上传Moodle平台。
学生讨论PPT示例:
★自选一种方式展示单元学习成果。
六、特色及创新
课程特色一:突出“实践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隔堂教学、学生小助教、自主学习任务等教学环节,实现“教师介入下学生自立地、合作地进行的活动”这一“学习”的本质,构建“活动、探究、创造、表现”的课堂共同体。
学生小助教形式参与课堂,意在抛砖引玉,通过学生分享自主学习的知识,掌握自主学习方法的同时发现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课堂小助教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人文素养。
课程特色二:“多模态”听力教学,充分调动各个感官,提升听力教学效果。
通过多模态教学资源、朗读、影子跟读、配音、表演等多样化方式,实现“听学、听写、听说、听看、听教、听做”的多模态听力教学。
课程特色三:注重中日文化在素材中的渗透,素材内容上具有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的特点。以专业教育课程知识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和说服力。
教学改革创新点有以下四点:
(1)建构“1+7”分段式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借鉴对分课堂教学,将课程教学分为五个模块八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相互联系的教学系统,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2)单元学习开始前设计知识视觉组织图,呈现学习目标及知识和目标的联系、知识间的关联,形成整体概念,促进整体思维和理解记忆。
(3)听力教学融入影子跟读、配音、文学剧场等活动,重视知识的应用,在有意义、主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
(4)实施“学生小助教”教学活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塑造其合作沟通、多元视角辩证思考的人文修养。
七、教学效果
(1)学生和专家评价
通过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学习获得感、对教师以及课程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
课程设计获省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观摩课得到同行专家的肯定(图2)。
图2 同行专家评价
(2)教与学的成效
一、教研方面:获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校级课题2项;获2019年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技术成果评比二等奖;发表相关论文2篇。
二、育人方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佳绩,展现出扎实的日语“听・说”能力。获浙江省配音比赛特等奖、华东赛区日语演讲比赛一等奖、浙江省日剧play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日语专业配音大赛影视组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