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国际传播》优秀微课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4-07-02浏览次数:11

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跨文化国际传播

学院

外语学院

负责人

盛囡囡

课程性质:

五元化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

全校各专业

微课章节名称

1.Media Frame

2.Language Mission

3. 文化外宣中的“三贴近”原则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1习得“和谐”和“自然”相关的语言表达;(2了解media frame的基本概念;(3掌握使用media frame的三种策略;(4运用media frame解释新闻类体裁文本的设计

  1. 知识点21了解词汇、语法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2)依托 RDT 策略实现语言累积;(3)运用恰当的英语词汇及句型传播中国声音。

(三)知识点31)深入理解外宣翻译的重要性,认识到外宣翻译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和地位2掌握“三贴近”原则的基本内涵和在外宣翻译中的具体应用;(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能够在外宣翻译中准确传达信息,同时尊重并适应目标语言文化的表达习惯;(4提升学生的国际传播能力,有效地将中国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发展成果传递给国外受众。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全球化时代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需求,本课程总体培养目标为:通过介绍特定文化之间传播的特质,在揭示文化的异同的基础上,研究消除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扩展学生对于文化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模式通过中西对比、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等实现育人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会学生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能力目标:

  1. 能用英语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

  2. 了解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进而能够观察、分析、对比、

价文化及文化差异现象;

  1. 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文化,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传播能力,能够使用英语讲好  

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1. 利用所学理论就实际案例进行讨论,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知识目标:

  1. 能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

  2. 掌握跨文化跨文化交际及国际传播等领域的核心术语及常用词汇;

  3. 了解中国文化及西方文化基本特征;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价值塑造目标:

本课程将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开展建设,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增加一带一路沿国家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厚植中国情怀。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知识点1Media Frame的课程思政目标:

1识别文本中negative media frame并进行反驳;

2运用所学策略讲述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方面的真实故事

3了解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

自信心;

4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同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5认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针对知识点2Language Mission的课程思政目标:

1强化观察与发展能力、比较与分析能力;

2)正确对待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既接纳、包容他国文化,又对

本国文化充满自信;

3)感受、体会语言之美,用能发现“美”的眼睛看待生活。

3. 针对知识点3外宣中的“三贴近”的课程思政目标:

1运用所学技巧在翻译实践当中,力求准确讲述中国故事;

2分析不同语境和目的下,语言使用的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自信;

3评判特定表述方法的优劣,并反思自身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行;

4树立使命感,责任感,既面向国际,又凸显中国特色。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Media Frame)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2media frame;(3media framing devices

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

导入

通过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

驱动

展示中国在环保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贡献,以及西方媒体的指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部分

促成

  1. 介绍media frame概念及作用

  2. 介绍media framing devices

通过文本解读让学生了解三个devices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

总结

回顾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即依托media frame解读瑞士环保少女Greta Thunbergtwitter的言论,思考:①What’s wrong with her comments? ②How to refute her comments?


教学延伸:

补充学习素材:通过词汇及术语解读,将内容深化拓展。

补充课后练习:强化学习成果,实现从读到写的学习过程。

Case Analysis

Swedish environmental activist Greta Thunberg commented on an CNN report about China’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on Twitter. What’s wrong with her comments? How to refute her comments?

自我评价:借助学习自评表,自查学习效果。

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中心、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点;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将传播学内容融入教学中,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针对知识点2Language Mission)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学习、掌握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2) 挖掘中国元素的表达;(3)传递、体验中英两种语言之美。

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驱动:疫情相关文章,句子翻译操练,归纳语言学习的有效策略(RDT

第二部分促成:导入育人元素,进行语言输出与操练

教学延伸:

词:(公众号:词达人)

句:用英语译出下列句子:

·清明扫墓,致敬先祖。

·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国政府展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自信,能力和担当。

篇:假如你是李华,学校英文杂志的记者,现请你写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内容如下:   

 ①疫情在武汉爆发,并快速向其他省市扩散;

 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③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并援助武汉;相信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口语: 请你给武汉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发一条英文语音致敬信息,同伴互评。

意:搜集资料,以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出“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异同。

完成自测表格:

教学总结:一些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抗疫政策时存在偏见,这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和媒体立场等多种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本课致力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抗疫的实际情况和成就,认识到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抗疫政策时可能存在的偏见和误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国际传播中去,为推动构建客观、公正的国际舆论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针对知识点3外宣中的“三贴近”原则)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三贴近原则的概念;(2三贴近原则的使用

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

导入

 ①介绍本次课程的目标和重要性,强调语言在外宣中的力量。

引入“三贴近”原则的概念,并解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

促从

  1. 三贴近原则之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依法治国、中国梦)

 ④三贴近原则之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草根工业)

三贴近原则之贴近国外受众思维方式:(溪口)


第四部分

总结

 ⑥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强调“三贴近”原则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翻译练习,并在Moodle平台上提交任务。

教学延伸:

教学总结:将外宣翻译中的策略与国际传播联系起来,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并给出身边的例子,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1. 教学方法与实施

采用POA产出导向法,以教师为中介,教学流程包括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评价(Assessing)三部分。

Motivating(驱动): 由课前任务来触动学习动机,学生着重学习有助于完成任务 的语言及技能。教师布置任务,并为学生讲解如何按步骤完成任务。

Enabling(促成):

Assessing(评价):

五、特色及创新(300字左右)

(一)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介绍特定文化之间传播的特质,在揭示文化的异同的基础上,研究消除人们由于文化屏障造成的传播差异的途径,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扩展学生对于文化以及跨文化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模式。通过中西对比、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等实现育人目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会学生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二)改革创新点

1. 跨文化国际传播课程以实际使用为导向,将理论知识压缩至40%,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重点,将语言、文化与传媒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2. 补充“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国媒体说中国”、“世界媒体看中国”等内容,对学生做大量有针对性的语言与知识的输入,并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根据时代热点,补充现实案例,进行开放式案例研讨。创设真实交际场景,引导学生按照主题,使用英语表达自己心声,以融通中外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实现语言与知识的输出。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