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导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张伟(负责人)
一、课程概括
本课程是一门电气工程的专业必修课,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先导学习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知识体系、工程应用技术、基本学习工具、专业应用背景、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信息。课程对电气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学习方法、工程应用概念、前沿发展技术等进行概括性的介绍,为学习电气工程专业的后续课程提供一个基本指南。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了解专业设置背景及培养模式;了解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专业热点、人才培养目标、学科结构等相关内容;掌握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高压与绝缘技术等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了解电气工程技术在一些重要行业的应用案例。
(二)能力目标
1. 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专业发展方向,了解大学四年的培养方案,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和探索的必要性,树立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通过学习了解电气工程新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了解一些专业领域最新的技术。
(三)价值目标
1.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学科及其对应的主要职业和行业,有职业规划意识。培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责任。培养学生的经济决策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通过学习实践基地企业安全规程及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原理、运行操作注意事项、维护操作注意事项,使学生认识职业性质和责任,并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思政元素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支撑和满足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通过课程内容与思政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祖国科技发展而努力学习。
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系列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包括“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个人修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六维电气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框架。为了更加系统地融入课程教学,在六维基础上提炼出对应具有鲜明历史共性和时代特色的课程思政指标点12条,如表1所示。
表1课程思政指标点
维度一: 家国情怀 | 指标点1 | 家国 情怀 | 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是贯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条主脉。家国情怀是一种爱国、爱人民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乐于奉献、砥砺强国之志向,是一种基于情感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价值观。 |
指标点2 | 政治 认同 | 政治认同最基本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必须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 | |
指标点3 | 四个 自信 |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 |
指标点4 | 社会 责任 | 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知、情感和信念,以及与此相对应的承担责任、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 |
指标点5 | 价值 塑造 | 将本人的自然属性和各领域从从业者的社会属性密切联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 |
维度三: 个人修养 | 指标点6 | 人文 修养 | 使学生从中华民族发展历史出发,追寻其轨迹和规律,培养出有方向、有良心、有道德、有责任和使命感的各领域高级人才。 |
指标点7 | 法制 意识 | 深入理解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评价我国各领域类现行的法律规定以及专业与法律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 |
维度四: 科学精神 | 指标点8 | 科学 思维 | 包括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和计算思维。科学思维是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
指标点9 | 学术 诚信 | 学术诚信是科学精神的基底,科技创新是国家命运所系,是发展形势所需、大势所趋。学术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也是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科技强国目标的重要基础。 | |
维度五: 工匠精神 | 指标点10 | 工程 伦理 | 工程伦理教育是工程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包括五个方面: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使学生对工程活动的全面社会意义和长远社会影响建立自觉的认识,承担起全部的社会责任。 |
指标点11 | 工匠 精神 | 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概括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 | |
维度六:创新精神 | 指标点12 | 创新 精神 | 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
四、设计思路
1.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工程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投身祖国建设。
2. 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树立新时代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3. 使学生认识到提高我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把握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五、实施案例
案例1:世界电力工业史上较严重的停电事故“美加大停电”、“7•30印度大面积停电事故”、国内最大的一次停电事故-2008年冰雪灾害造成的南方大面积停电等案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用发展的眼光解决工程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投身祖国建设。
案例2:从1958年浙大与上海电机厂共同研制的世界首台20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到今天三峡电站的单机700MW国产发电机组。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树立新时代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案例3:讲述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对相关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展望进行对比,引出电力技术的“中国标准”与“中国创造”。我国磁悬浮技术从无到有到强的发展过程,了解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导向。
案例4:讲解我国特高压输电电压等级发展过程及现状,理解和领会我国特高压电网由“追随”到“引领”的过程。
六、特色及创新
(一)在“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系列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构建包括“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个人修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六维电气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框架。为了更加系统地融入课程体系,在六维基础上提炼出对应具有鲜明历史共性和时代特色的课程思政指标点12条,《电气工程导论》覆盖了全部12条指标。
(二)在介绍学科课程背景、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结合科技国情、时事热点、学科典故、中外对比、名人轶事等,达到厚植爱国情怀的目的,在准确地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深思做人之本,既能增长知识见识,又能加强品德修养,从而增强综合素养。
七、教学效果
1. 形成“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个人修养、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六维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将“思政教育、专业导论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三融”育人模式,向其他工科专业辐射示范。
2.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电气专业课程思政指标点矩阵图,确定专业课程对应的思政指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