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微课-吴沁晔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4-06-18浏览次数:10

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社会工作伦理

学院

法学院

负责人

吴沁晔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

社会工作2022

微课章节名称

1.社会工作伦理导入

2.价值的概念及分类

3.价值观的认识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社会工作伦理导入(1)什么是社会工作伦理;(2)为什么学习社会工作伦理;(3)社会工作内涵与伦理的关系;

(二)知识点2:价值的概念及分类(1)价值的内涵;(2)价值的分类;(3)理解价值的产生和发展;(4)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

(三)知识点3:价值观的认识(1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伦理的关联。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培养具有公民意识、职业素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理念,开展课程的教学。《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到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本课程培养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价值性,提升学生在专业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于困境的分析和思考,通过结合实际经验和现实案例,将伦理行动内化为专业行为,同时社会工作伦理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知识点1(社会工作伦理导入)的课程思政目标:了解社会工作伦理对专业的重要性;感受社会工作伦理与社会责任。

2.针对知识点2(价值的概念及分类)的课程思政目标:明确价值的来源、类型;了解自我与价值的关系

3.针对知识点3(价值观的认识)的课程思政目标: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内化;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社会工作伦理概念)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社会工作伦理的基本原则:详细阐述社会工作伦理的定义,包括其在帮助有困难人群时所遵循的“利他主义”原则。强调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构成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价值观和助人活动。

2社会工作伦理的哲学与实践:深入探讨“价值为本”的专业理念,分析伦理原则如何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合法性的基础。讨论伦理守则如何指导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以及这些原则如何反映在专业实践中。

3社会工作使命与核心价值观:明确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强调其根植于核心价值观,如公正、尊重、诚信等。讨论社会工作价值观如何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支点”和“灵魂”。

教学案例:

1)案例分析:选择与社会工作伦理紧密相关的案例,如“电车难题”和“分粥故事”,让学生分析伦理决策的复杂性。

2)伦理决策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平衡伦理原则,以及如何在理性与情感之间做出选择。

教学延伸:

1)伦理困境的成因分析: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困境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专业价值观来解决这些困境。

2)伦理实践的深化:探讨社会工作实践中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通过专业价值观引导实践。

教学总结:

1)伦理决策的实践应用:总结如何在社会工作中根据核心价值观做出伦理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影响专业实践。

2)思政教育的融合:强调社会工作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针对知识点2(价值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价值的内涵与哲学基础:深入探讨价值的哲学定义,以及它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2)价值的分类与应用框架:系统地分析价值的不同性质,以及它们如何在社会工作中得到体现和应用。

3)价值的动态发展:追踪价值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演进的过程,探讨如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适应和引导价值观念的发展。

教学案例: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社会工作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价值冲突和伦理。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将课堂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体验价值在社会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总结:

1)价值观的反思与内化:引导学生反思所学价值观理论,如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并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进行内化。

2)专业实践的指导原则:强调社会工作价值在专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在伦理决策中体现这些价值。

3)持续学习与自我提升: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和进步。

(三)针对知识点3(价值观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内涵:深入解析价值观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探讨专业价值观如何指导社会工作实践,以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

2)价值观的层次性与互动:分析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社会、群体、个人)的表现和相互影响。讨论如何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处理不同价值观层次间的冲突和协调。

3)价值观的实践应用:探讨社会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个人价值观在具体社会工作案例中的应用。强调在实践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维护和促进这些价值观。

教学案例:

通过分析“社会工作者在救援中的伦理抉择”案例,让学生探讨在限制情况下如何平衡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以及如何根据专业价值观来指导行动。

教学延伸:

1)价值观的多元文化探讨:组织学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价值观的多样性,以及如何在社会工作中尊重和融合多元文化价值观。

2)社会实践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价值观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体验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总结:

1)价值观与伦理决策:总结价值观在社会工作伦理决策中的作用,强调在复杂情境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专业实践与价值观的融合:强调专业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的融合,以及这种融合如何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3)持续反思与自我提升:鼓励学生持续反思个人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关系,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专业伦理意识的社会工作者。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课前准备:

预习材料:精心挑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伦理紧密相关的案例和文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伦理问题,并与国家教育方针相结合。

问题引导: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社会工作伦理重要性的思考,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践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中互动:

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意义的案例,如救助、项目服务等,让学生分析伦理决策的复杂性,并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特定伦理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多元价值观中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后深化: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对课堂讨论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思考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作业布置:布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工作伦理相关的案例分析作业,鼓励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习成果。

五、特色及创新(300字左右)

(一)课程特色

1案例教学:精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案例,提升实践性和互动性,强化学生对伦理问题的深入理解。

2跨学科整合:结合法律、心理学等学科,拓宽视野,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3思政元素融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工作中的体现和践行。

改革创新点

1)教学内容更新:引入社会热点和新兴伦理挑战,增强时效性和前瞻性。

2)教学模式多样化:采用参与式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性和思辨能力。

3)社会实践强化:鼓励学生参与专业服务等活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