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品牌》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发布部门:学院发布时间:2024-06-17浏览次数:12

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

侯家盛


一、课程概括

《数字品牌》是面向中德广告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学生开设的应用模块必修课程。课程以新文科建设为驱动,以国家、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为导向,秉持学校及学院“应用型”、“国际化”、“跨学科”的办学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千变万化的数字化时代下品牌管理及传播中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应用,引导学生探索中国“文化软实力”品牌出海的创新潜力,助力学生成为具有前沿行业视野创新探索精神品牌意识的新一代数字人才,进一步提高他们通过数字品牌建设、数字技术应用走出国门提高中国品牌竞争力的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深入探索数字化时代品牌管理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并灵活运用网络营销活动的设计与管理;

   通过综合网络营销策略,对复杂的跨媒体项目在线上环境中的运作进行深度分析与评估。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将数字化品牌管理理论转化为切实实践的能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强化学生在协作学习和团队工作中的才能,通过实践项目培养团队合作和领导技能;

   培养学生敏锐的批判性思维和多维度分析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具备更深层次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目标

   透过深度挖掘跨文化案例,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关注全球品牌数字化营销成功的核心要素与不同文化间的碰撞;

   探索并强调品牌创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中国品牌建设的热忱与责任感,提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会讲中国故事讲懂中国故事,讲好品牌故事。


三、思政元素

(一)核心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

   新文科建设: 强调跨学科要求,助力学生成为应用型、国际化、跨学科的人才,增强综合素质与国际竞争力。

 

(二)具体内容

   家国情怀: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爱国情怀,培养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激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时代趋势。

   文化自信: 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展示中国文化的全球影响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跨学科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团队协作和多学科知识应用。

   应用型人才: 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


四、设计思路

知识点

思政元素

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数字化时代品牌管理的基本概念

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

通过分析中国品牌如华为、李宁等在国际市场的表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

品牌价值与品牌资产管理

家国情怀

文化自信

社会责任感

通过强调品牌建设中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探讨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

网络营销活动与跨媒体传播设计

跨学科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

通过跨专业实践项目,学生将围绕品牌为内核,从管理、传播、设计三个维度进行数字品牌提案,以此提升综合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

跨学科项目实践、项目驱动法、小组合作

数字营销策略的实施与评估

社会责任感

应用型人才

了解当今品牌数字营销策略的实践表现,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意识

小组讨论、项目驱动法

数字环境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文化自信

跨学科综合素质

应用型人才

通过深耕技术创新领域的国内知名品牌案例分析如小米、华为等,在了解数字技术应用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国民品牌情怀、技术等,增强文化自信

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法



五、实施案例

课程以中国品牌数字营销全案为结果性评价作业,这为思政元素的实施及效果提供了具体场景和案例。学生选择了老字号中国品牌、新兴国潮品牌、地方习俗品牌等为分析对象,如上海女人、野兽派、中国象山开渔节等。

通过针对老字号中国品牌的数字营销策略,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其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激发学生对品牌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关注和投入;对于地方品牌如象山开渔节,学生通过数字营销方式,突出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旨在提升地方品牌营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学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感。故而在品牌实践中不仅学会了数字营销技能,学生更加强了对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的认同和投入,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六、特色及创新

(一)教学资源创新:中外团队,资源整合


(二)教学资源创新:跨学科教参,多维度资料


(三)教学资源创新:混合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结合


(四)教学方法及活动创新:全方位参与式学习



七、教学效果

目前《数字品牌》已经历两轮教学,共有近100名专业学生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所有同学完成了学习任务,积极参与课堂,思政效果表现较为突出。

(一)学生参与度提高:通过互动平台,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学习自主性明显提升;学生在案例分析和品牌实践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文化自信和责任感增强:学生通过分析中国品牌案例,增强了对中国品牌和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展现出对品牌建设和创新的浓厚兴趣,树立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目标达成度问卷调查,学生整体满意度较高,对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评价较好;学生反馈课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其综合素质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Copyright©:浙江万里学院 浙ICP备050145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