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互动艺术》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
周莹(负责人)
一、课程概括
《数字媒体互动艺术》是艺术与科技专业的模块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Touchdesigner这一数字化设计软件,系统地训练学生的互动影像设计能力。本课程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共3学分、48学时,为数字化造型语言系列教程后续课程,强化学生的审美及设计表现能力。
对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主要针对文化创意、新媒体设计开发、交互装置设计等领域展开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涵盖了动态海报设计、数字音乐可视化设计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交互装置设计等多个主题,旨在通过这些实践项目,让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创造具有艺术性、互动性和文化价值的数字媒体作品。
二、课程目标
课程致力于培养具有优良的科学素质和思想品德、能掌握数字化动态设计软件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正确的政治观念、符合社会主义人才的基本要求,从事在数字媒体互动艺术领域的一线创作与技术应用的人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能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文化传承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数字媒体作品,夯实了艺术与科技专业人才的基础。具体知识、能力、价值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深入理解Touchdesigner软件的工作原理,掌握其在互动影像设计中的应用。
学习动态海报、数字音乐可视化及非遗交互装置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其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动态影像进行创意表达和艺术创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增强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实践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三)价值目标
强化文化自信,通过非遗交互装置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关注社会问题,通过互动艺术作品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思政元素
(一)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设计中大胆创新,同时强调创新应服务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二)强调文化自信:通过非遗互动品牌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三)培养思辨能力:在动态海报和可视化设计中,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前沿技术充分展现非遗文化风貌。
(四)强化社会责任: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如非遗传承创新、社会公益等。
设计思路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在讲解软件操作和互动装置相关案例时,穿插介绍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案例,如古典舞、打莲湘等,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融入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方法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采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媒体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评价与思政目标的关联:在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时注重作品所传达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同时鼓励学生在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中,反思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实践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五、实施案例——《数字非遗品牌》
六、特色及创新
(一)结合前沿科技,教学内容创新。Touchdesigner是一个可视化编程的开发平台,可以创建实时的视觉及新媒体创作,主要用于实时交互新媒体创作,相关商业案例及网络资源较多、系统教程较少,有后续课程、教材建设机会。
(二)项目式学习,教学方法创新。基于不同主题展开设计实践,让学生在规定主题下充分结合自身审美及兴趣点展开调研及内容设计,让学生在项目任务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锻炼学生设计调研及设计实践能力。
(三)多元化评价,教学评价创新。课程评价包括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和课程组评价多个维度,在课程中学生会通过课程展览的形式进行互相投票,课程结束后课程组成员将对优秀课程作业进行遴选并根据专题推荐到专业竞赛。
(四)多样化学习材料,教学资源创新。课程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视频教程、互动展览案例等,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内外、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
七、教学效果
(一)优秀作品在线展示。依托于本专业“中德艺科”B站账号,“音乐可视化”专题优秀作品进行了在线展示。
(二)学生作品专业竞赛获奖。“动态海报”专题学生作品在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获得浙江赛区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