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万里学院课程思政优秀微课设计书
课程名称: | 国际传播 | ||
学院 | 文化与传播学院 | 负责人 | 金麟 |
课程性质: | 专业选修课 | 授课对象: | 网络与新媒体大四 |
微课章节名称 | 1.第三章 国际传播的理论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范式 | 2.第四章国际传播的主体 第一节 国际传播主体概述 | 3.第八章 国际传播的效果 第三节 国际传播与国家软实力 |
一、切入课程思政的课程知识点
(一)知识点1: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与文化帝国主义(1)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范式;(2)文化帝国主义理论;(3)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帝国主义。
(二)知识点2:国际传播主体辨析(1)国家主体说;(2)多元主体说;(3)无主体说;(4)国际传播主体的定义;(5)国际传播主体的类型。
(三)知识点3:软实力概述(1)软实力的界定;(2)软实力的基本要素;(3)软实力的中国诠释。
二、课程思政目标
(一)总体目标
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和“新文科”建设思维,本课程培养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国际传播的历史进程、行为主体、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效应,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和效果等多个维度阐释国际传播现象,了解国家的对外传播战略决策制定。
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国际传播的相关知识,具备较高的国际传播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挖掘国际传播中的中国价值观内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能力目标: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国际传播的总体态势,运用基本理论范式对信息跨国传播的具体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说明,并服务于学生将来的事业与研究。
(二)具体课程目标
1.针对知识点1(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与文化帝国主义)的课程思政目标:
(1)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新闻传播学专业概念的基础性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逻辑基础,培养求真品质;
(2)利用理性方式驳斥西方媒体的不良声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建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针对知识点2(国际传播主体辨析)的课程思政目标:
(1)结合国际传播主体的特点,引发学生对新闻传播工作社会属性、政治属性的认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2)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是中国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3.针对知识点3(软实力概述)的课程思政目标:
(1)培养学生对国际政治环境中的软实力内容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新闻工作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
(2)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建立爱祖国的思想观念。
三、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设计
(一)针对知识点1(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范式与文化帝国主义)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范式;(2)文化帝国主义理论;(3)中国如何应对文化帝国主义。
教学案例:由阿凡达、蜘蛛侠、变形金刚等美国知名电影切入,介绍全球电影业的发展现状,并且运用统计数据,说明华特迪士尼、华纳兄弟、索尼影业等美国发行商垄断了全球电影市场。
教学延伸:美国公司垄断全球电影市场体现出国际传播是一个不均衡的过程,存在着权力的不平等,对世界文化多样化造成负面影响。这是文化帝国主义理论的具体表现,也是国际传播的政治经济学范式关注的议题。由此案例也能使学生思考中国应如何应对美国的文化入侵。
教学总结:通过案例介绍和理论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西方文化的帝国主义本质,能辨别西方媒体的不良声音和错误价值观,充分意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文化共同发展的重要性。
(二)针对知识点2(国际传播主体辨析)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国家主体说;(2)多元主体说;(3)无主体说;(4)国际传播主体的定义;(5)国际传播主体的类型。
教学案例:(1)全国两会的现场。人大发言人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2)主流媒体报道外籍视频博主马特的视频画面。马特在境外知名网络平台发表题为《这样的中国需要救赎吗?》的视频,视频的内容介绍了中国人民真实的幸福生活,抨击了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不实论调。
教学延伸:由两个案例导入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国际传播的主体,分析不同的观点,并且介绍政府、跨国公司、社会组织、个人等主体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在讲授特定主体的内容时,分别加入另外的例子,包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华为、上海合作组织等中国案例。着重强调政府、个人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力。
教学总结:通过案例介绍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性,并且认识到政府始终是主导型的传播者,由此引导学生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教学内容:(1)软实力的界定;(2)软实力的基本要素;(3)软实力的中国诠释。
教学案例:以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为例导入新课。《流浪地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影院上映,引发观影热潮,这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一个鲜活案例。
教学延伸:《流浪地球》不仅融入了中国人眷恋故土家园的人文情怀,还巧妙地表达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由此案例延伸出一个国家的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受欢迎,体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进而讲述软实力的定义、基本要素,软实力的中国诠释,并且引入北京冬奥会、成都大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等例子。
教学总结:通过案例介绍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软实力的相关内涵和概念,并且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瑰宝,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四、教学方法与实施
课前:(1)Moodle平台发布课前预习公告;(2)学生阅读教材,提出个人不明白的内容;(3)新闻、图片、视频等案例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课中:(1)导入新课,回答学生问题;(2)内容讲述,教学要点、教学难重点说明,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3)分组讨论,雨课堂随机点名,翻转课堂,引导学生理解与章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并融入思政内容;(4)雨课堂即时测验。
课后:(1)Moodle平台布置思考题;(2)学生复习章节所学知识点。
五、特色及创新
(一)课程特色
本课程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所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新闻传播创新型人才。
(二)改革创新点
(1)教学理念创新:本课程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形成全过程的思政情境,以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目标,将学生知识学习与个人品德成长相融合;
(2)教学内容创新:本课程不仅注重国际传播的政治、经济维度,还强调国家软实力、文化影响力等其他维度,把文化自信的思政元素融入中国科幻电影、短视频等案例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
(3)教学模式创新: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雨课堂、Moodle等线上教学平台,结合启发式和互动式的课堂讲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