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
陈青扬(负责人)
一、课程概括
《园林艺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园林设计讲究立意深远。文学与美学修养是风景园林专业学生重要的人文素养培养要求。课程通过园林文学各种表达形式的解读,培养学生从文化视角对存在空间的体验与思索,使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构原理、审美特质及其背后的文化投影,培养游观园林空间的基本美学素养,增強对所处环境的敏锐体验及审美创作能力。
本课程2学分,从2017级开始正式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2017-2019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建设中被列为核心示范课程;2021年立项为校一流课程、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2年起,在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增设线上教学部分。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园林与诗书、美识、戏乐、礼俗等多种文化艺术类型的关系,熟悉每种类型在园林中的应用表达与象征,掌握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寓意。
(二)能力目标
掌握园林文化艺术的思想精髓,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
(三)价值目标
培养对园林文化艺术的认同感、自豪感,进而强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三、思政元素
课程包含五篇内容,实施过程中以不同的切入点分别对应不同思政路径进行展开。
1.诗书篇:通过理解境可生文,文可造境这一互动关系,进而育化学生提审文学素养。
2.美识篇:通过对美学层级、尚美之因、纹式之美的学习,从而以美识为元素进而涵育美德品行。
3.戏乐篇:通过对天籁之音、曲景相和、镜载戏乐的学习与体悟,以音乐元素进而怡养心灵、净涤心智。
4.礼俗篇:通过对礼器之说、相宜之茶、宴饮之地、节庆之乐的学习,以礼促品,完成思政点的融入。
5.展演篇:以展演作业为契机,使学生通过内境与外境的全息式感受及领悟,以艺修思、以艺育人。
四、设计思路
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及审美能力为目标,仔细分析园林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将文学、美识、戏乐、礼俗等各部分内容以园居生活为线索,融入故事化场景表达。课堂采用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方便学生吸收理解。采用理论链与践习链双线并行,使学生能想能用,巩固教学成效。
诗书篇,文以化人(8课时):理论链,以图像、文字辅以影音案例教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园林文学的价值与应用,文因景传,景因文显,文可造境,境可生文。践习链,通过图引、题语、缘起、育义、评点等环节完成景观“文心”的提炼,完成“万里十景”景观题名练习,学会比较、概括和诠释园林蕴涵的文化内涵与表征。组内汇报推荐、组间互评的模式初步锻炼团队合作意识。
美识篇,美以育德(8课时):理论链,尚美之因、层级之美、纹饰之美逐步细化,教师同步手绘讲解,加深印象。践习链,完成传统山水画结构分析及铺装纹样设计,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戏乐篇,乐以养心(4课时):理论链,曲景相和,营造后花园意象顾曲,通过乐曲及各剧种音频视频使学生了解园林与戏曲、音乐的渊源关系。践习链,学生分组选择相关戏曲唱段,分析唱词,以景配乐,以乐配景,并进行趣味学唱,加深理解。
礼俗篇,礼以增品(4课时):理论链:古典园林蕴含的礼制等级、生活习俗,及表现出的传统文化思想精髓。践习链结合展演篇进行。
展演篇,艺以思正(12课时):根据前期在诗书、美识、戏乐、礼俗等多方面沉浸式学习的成果,学生分组选择主题完成策划,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构造某个园居生活意象,进行园林生活场景式表演,并制作展演视频。通过切身演绎,获得内境与外境的全息式感受及领悟,进一步掌握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寓意与艺术表征,掌握园林文化艺术的思想精髓。
五、实施案例
案例1:《园林艺术》第五模块展演篇
学情分析:园林设计讲究立意深远。人文素养的积累是对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这促进了学生选课和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授课对象主要为风景园林专业二年级学生,已完成一年以上的专业学习,修习过《中外园林史》《造型语言》等课程,对相关专业知识具备一定基础。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为理工背景,仅有个别省内学生之前选考历史,因此人文类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可能有所欠缺。
教学内容:本次授课为《园林艺术》第五模块内容,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园林与诗书、美识、戏乐、礼俗等多种文化艺术类型的关系,熟悉了每种类型在园林中的应用表达与象征,。
此次课程的内容为课程最终考核任务的布置及前期准备。
1、教师布置考核任务书,讲解具体任务,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策划与切身演绎,获得全息式感受及领悟,进一步掌握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寓意与艺术表征。
2、学生分组,自行分析讨论并确定本组展演的主题及展演形式;确定合适的切入角度,构造园居生活意象。
3、学生讨论任务分工、进度安排,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开始撰写策划大纲。
本次课程采取立体多维的体验式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PBL模式学生主导,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交流、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深入掌握园林文化艺术的思想精髓,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任务书详见附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明确园林所蕴含的艺术类型及应用表达
2、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精神和园林审美能力
3、做好策划大纲,为展演视频、制作与汇报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灵活运用之前所学园林艺术多种文化艺术相关理论知识。
教学难点:
1、如何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实际应用。
2、展演的主题及切入角度。
3、如何根据任务撰写策划并落实。
教学策略:
考核评价设计:本次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完成综合园林意象的策划、展演和视频制作,根据1、具有良好的思想性,能对园林文化艺术有所表达;2、内容积极、情节合理有新意;3、服化道契合主题;4、整体展演表现力、配合度等综合因素;5、团队合作等五点对作品予以评价。其中学生组间互评25%,组内互评25%,教师评价50%(学生评价详见附2)
教学形式及内容:充分运用多元技术手段,采用理论、践习双链学习模式,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形态。在教学和考核环节,除传统文字图像式信息外,皆融入说、唱、演等强体验感的输出及反馈表达模式,使学生获得全息式感受及领悟,大幅提高学习成效。课程用场景化故事化的知识框架替换常规条目式结构,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主要以园居生活为线索,将诗书、美识、戏乐、礼俗等融为一炉,分析其文化及美学意义,广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与学术视野。
教学反思:从教学过程和结果反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主题的深化与凝练。指导学生围绕合理选择展现内容,注意内容与文化表达的关联度,注意情节的有效性,主题突出、重点明确,避免场景展现过于散乱和表面化。
2、学生的分工合作。策划方案必须经反复讨论论证,以方便高效快速完成剧本、服化道、后勤、表演、拍摄、制作等,既分工又合作。
3、课上课下配合衔接。课上主要是理论讲授、任务布置,分组讨论、制定方案,教师点评指导。此外还需课后完成大量准备、拍摄、后期制作等相关工作,需充分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图片
附1: 《园林艺术》 期末考核课题任务书
一:目的与意义:
园林艺术形式是立体多维次空间艺术,诗的吟唱、书的气韵、美的雅赏、戏的弥彰,乐的悠扬、礼的规制、以及俗的情溢,这些作为表达上的构成要素都不可或缺。
根据前期在诗书、美识、戏乐、礼俗等多方面沉浸式学习的成果,利用园林生活场景式表演制作展演视频。通过切身演绎,获得内镜与外镜的全息式感受及领悟,进一步掌握园林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文化寓意与艺术表征,掌握园林文化艺术的思想精髓,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精神和园林审美能力,提升自身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
二、课题内容
每组根据主题完成策划,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构造某个园居生活意象,进行园林生活场景式表演,并制作展演视频。
三、课题要求:
1、策划大纲
a、内容积极向上、角度贴切
b、构思清晰、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c、组内任务分配合理
2、展演视频
a、情节及整体表演能从一定角度展现园林艺术精神
b、编排有序,全员参与
c、环境场地选择恰当,服装道具配乐符合主题,契合环境及人物
四:时间进度及成果形式:
第6周 确定分组、选择主题、完成策划大纲
第7周 初步完成编排
第8周 完成表演并制作视频,进行展演
提交成果:策划书一份(word),视频一段(10分钟左右,常见视频文件格式皆可)。
五、考核标准:100分,
1、具有良好的思想性,能对园林文化艺术有所表达 20%
2、内容积极、情节合理有新意 20%
3、服化道契合主题 15%
4、整体展演表现力、配合度等综合因素 35%
5、团队合作 10%
附2 学生互评案例
附3 考核作业案例
案例2:《园林艺术》第一模块诗书篇
校园景观题名
任务书:寻找你心中的万里十景
1、选出校园内十处景观,要求所选景观有明显万里特色和代表性,能体现万里的人文内涵。
2、利用各种景观题名方法,为所选景观题名,文字精练优美,注意兼顾时代性。说明题名理由思路。
3、每组汇报,评选出最佳作品,完成万里十景。
六、特色及创新
(一)课程特色
1.知行合一,理论践习立体多维。紧跟时代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维开展沉浸式、体验式教学与课题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与践习双向互动输出,有效达成育人目标。
2.服务国家文化复兴战略,坚定培养文化自信。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政教育融入到园林文化艺术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强化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创新点
1.教学形式创新。充分运用多元技术手段,采用理论、践习双链学习模式,建立立体化的教学形态。在教学和考核环节,除传统文字图像式信息外,皆融入说、唱、演等强体验感的输出及反馈表达模式,使学生获得全息式感受及领悟,大幅提高学习成效。
2.教学内容革新。课程用场景化故事化的知识框架替换常规条目式结构,方便学生沉浸式学习。主要以园居生活为线索,将诗书、美识、戏乐、礼俗等融为一炉,分析其文化及美学意义,广泛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与学术视野。
3.教学主客体交融。本课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考核内容利用PBL理念进行实施,培养学生处理任务全周期复杂问题的能力;考核方式中大量的组间组内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七、教学效果
(一)思政教育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
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思政教育融入到园林文化艺术中,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好专业知识的内在动力,强化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线上慕课已开设三轮课程,线上资源库及线下案例库已初步建成。学生已在园林艺术方向立项及结题新苗项目1项,国创项目2项,获各级学科竞赛奖项10余人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