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历史文化》课程思政优秀案例设计书
文化与传播学院
梅庆生(负责人)
一、课程概括
《浙江历史文化》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浙江钟灵毓秀的壮美山河,对于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富有创新的浙江精神,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浙江历史发展和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思想。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浙江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浙江省的历史沿革、区域文化和风土人情,更好地适应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社会环境。
(二)能力目标
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适应性好,综合显现专业教育特色。使学生更好地与人交往及合作,为今后立足浙江省情,做好各项工作打下基础。
(三)价值目标
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思政元素
本课程通过学生身边具体可感的浙江文化元素,融合课程思政内容,支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毕业的第一项要求:“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四、设计思路
浙江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浙江靠山临海,人多地少,在独特的生存环境的磨练下,浙江人既有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韧劲,又有勇于开拓、富于冒险的气魄。浙江拥有悠久繁荣的工商业历史,极大地促进了浙江人理性、务实等思想观念。浙江地处东南沿海,处于多元文化碰撞、交流的前沿,历史上朝代更替之际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融、近代以来异域文化的传播等,开阔了浙江人的视野,培育出乐于接受新事物,兼容并包、博采众长的开放心态。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谱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浙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尤其在民营经济发展、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领中国之先;浙江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治国理政的许多构想就是在浙江萌发和付诸实践。浙江以“三个地”生动地书写了现代浙江精神的历史谱系。
总体思路: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对浙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切实感受。
五、实施案例
案例1:
浙江有着极为丰富的爱国爱乡、抵抗侵略的红色资源。教师结合讲解浙江各市文化,重点讲解台州江南古长城、舟山**战争纪念馆、镇海招宝山海防遗址、嘉兴南湖红船、绍兴鲁迅故居、义乌陈望道故居、宁波北仑张人亚故居、余姚横坎头村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台州大陈岛、安吉余村“两山”理论发源地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周末时间实地走访,拍摄现场照片,写出书面报告。
案例2: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其中文化自信是根基,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是在输出本土文化、接受比较外来文化基础上的历史自豪感,也是虚心学习、容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教师结合讲解浙江各市文化,重点讲解浦江上山文化遗址、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余杭良渚文化遗址、杭州西湖、舟山普陀山、温州雁荡山、浙江省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宁波天一阁、天台国清寺、衢州南宗孔庙、长兴大唐贡茶院、龙泉青瓷博物馆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周末时间实地走访,拍摄现场照片,写出书面报告。
案例3: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克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先天不足”和“成长烦恼”,率先走出改革创新开放图强之路,展现了富民强省的生动图景。在一代又一代浙江人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他们创业的努力与艰辛引领了时代的潮流。教师结合讲解浙江各市文化,重点讲解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海盐衬衫总厂、杭州阿里巴巴集团、宁波雅戈尔集团、温州正泰集团、东阳横店影视城、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向东是大海》《春风又绿江南岸》等,并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周末时间实地走访或全程观看,也可走访自己创业经商的亲戚、朋友,了解他们艰苦创业的艰辛历程,拍摄现场照片,写出书面报告。
六、特色及创新
将课程知识与课外延伸、实地走访紧密结合,使学生既有面上知识的了解掌握,又有点上实际文化载体的触摸式的感性认知,从内心培养学生真正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艰苦奋斗、吃苦耐劳、诚信友善、开拓创新的浙江精神。
七、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上述走访报告、读书报告、观剧报告或采访报告,体现本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对优秀学生报告,可考虑收集成册或在学院官微刊发。